返回第322章 322无耻的士大夫群体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朱标也能理解,一个县衙小吏,懂得什么朝廷内部核心权力之间的勾心斗角?

本来在造反这条赛道上一路狂奔,非得投入人家早就轻车熟路的官道上去,那岂不是手拿把掐的捏死你宋江?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东林党人,很难做到团结大多数,他们在提拔“正人”的时候,总是不忘打击他们眼中的小人。

他们利用京察的机会排除异己,造成了大明政坛的激烈冲突。

道德至上,难免水清无鱼。

太深的党见,成就了他们,也同时堵住了他们的自新之路。

一些原本与东林党人并无重大冲突的官员,也都投靠到了阉党那里,以此与东林抗衡。

在万世皇帝过世后的这七年,大家都是有着强烈的历史认知的,这帮东林党人得势之后是如何的清算他们来着。

“***人士”在这次斗争中遭到清洗,东林党人几乎占据了大明的所有权力要塞。

因此,天启前期也是“东林党”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

随着杨涟的发难,倒魏行动正式开始。

魏忠贤一个宦官极为恐惧,认为自己死定了,于是去找相好的客氏去苦,二人一同到天启帝旁边哭。

天启已经对东林党人没有多少好感了,信任也被削的一干二净,在二者之间,他坚定的选择了魏忠贤。

然后这场声势浩大的倒魏行动,就这么的烟消云散。

在极短的时间里,大明的一些文臣大员就以“认血亲”的方式纷纷聚拢到魏忠贤的身边,而且形成了滚雪球效应,越聚越多。

小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主要来自血亲关系,只有自己的家人亲戚才是最可靠的。

朱元璋是这样想的。

同样魏忠贤也是这样想的。

在魏忠贤的权力集团中担当主要角色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干儿义孙,他对这些人能够放心使用。

大明内阁、六部大臣乃至封疆大吏,个个以当魏忠贤的干儿义子为荣,这帮人的数量是不小的。

看到这一幕,朱标都笑出来声来。

一帮子文臣也忒不要脸了,争先恐后的给太监当儿子孙子。

即使内阁首席大学士胡子都花白了,还说什么怕魏忠贤不喜他这个白须儿,所以让自己的儿子给魏忠贤当孙子。

自己拐弯抹角的要给魏忠贤当儿子。

朱元璋算是确切的了解到了这个立皇帝的猖狂之处,对于天启如此放任于他是极为不爽的。

就因为他能够挪钱给你修宫殿,顺便给你说些好听的?

当然了,朱元璋也不觉得这个时候的朝廷当中有几个好臣子。

许多人都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团结在一起,全然不顾大明的利益。

“标儿,大明到了这()

个份上,你说这其中有没有万历他查抄张居正的缘故啊?”

“难说。”

朱标轻微摇头,他也不好评判。

要是依照王布犁这样辅佐自己的儿子雄英,然后死后被雄英给清算,那简直了。

朱标随即又正色道:“即使天启给张居正恢复名誉了,也很难再调节回来。”

于是在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疯狂打击下,原来身居朝廷要位的东林党:

辞得辞,免的免,贬的贬,几乎清理一空。

而阉党们大多都是读过书的文人,他们借着魏忠贤的名头打倒东林党后,还得再踏上一脚。

教他永世不得翻身的道理,大家是有着极强的认知的。

免得他们将来再翻身,把己方给踩在脚底下。

诸如阉党出的什么东林点将录之类的,后来被天启帝形成了统一的钦定榜单。

于是杨涟等人皆是惨死,而且被皇帝定性为女干党。

儒家将天下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大阵营,其实这种划分是不严谨的。

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自从有了君子、小人的分野之后,拥有权力的士子也自然分成了君子与小人两个团体。

君子有君子的坦荡活法,小人有小人的阴毒杀招。

相对于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大明士大夫是标榜道德,崇尚气节的一个特殊群体。

但同时,明朝士大夫中卸去所有的道德负担、不要任何廉耻的人也比前朝要多。

这些人一边高举道德的大旗,一边又活得七扭八歪,属实是论迹不论心的“好榜样”了。

随着阉党的权势不断的提高,魏忠贤都开始被建造生祠供奉起来。

“朕还不知道活人都可以被供奉起来,还是一个阉人。”

朱元璋完全被朝廷当中的这群人给整的走上了歪路,内忧外患之下,再怎么斗争都没有办法了。

“爹,我倒是觉得阉党当中有聪明人该急流勇退了。”

朱标觉得不少加入阉党的人,都是被东林党逼迫的想要找庇护。

朱元璋听着儿子的分析,眼瞧着阉党的***们从天启七年开始陆续脱离魏忠贤。

他们的相继离开,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为形势所迫。

随着魏忠贤势力的急剧膨胀,那些追随他的官员承受着巨大的现实压力和精神压力。

阉党的打击面越来越大,得罪的人也不断增加。

那些跟在魏忠贤身后寻求庇护的官员越来越难以承受压力,他们中的很多人深知官场生存的法则。

帝国的官僚系统就像是一个巨型弹簧,压得越低,反弹力就会越大。

他们即使身为阉党一分子,也不想将来成为魏忠贤权力祭坛上的祭品。

当反弹力越来越强,难以承受的他们只有选择离开。

而魏忠贤小人猛然得志,周遭还是一帮吹捧他的人,很难有这样的察觉。

大明发展到现在,一般说天子手底下的文武官员,是不可能将自己的权力弄的高过皇帝的。

魏忠贤苦心经营的集团,他的权势主要来源还是皇帝。

可惜天不随人愿,天启皇帝去西苑游船,结果落水了。

两个小太监都溺死,他幸而获救,但龙体有漾。

“朕记得正德就是落水有病,才年纪轻轻就死了。”

朱元璋记得嘉靖十几岁从藩王当皇帝的缘故。

“果然如同王布犁所言一个样,御医是不可信的。”

朱标没说话,他记得以前()

对于厨子、医生之类的,他爹教导过他要仔细对待,莫要随便发火。

免得被他们这种容易下手之人给下毒手。

“正德无需多说,但是天启朝中党派相互倾轧,难免有人想要趁机让天子早亡,那魏忠贤什么权势都没有了。”

朱元璋很难相信别人,所以他第一个就想到有人要谋害皇帝。

这帮臣子有什么不敢干的?

尤其是御医,那可太容易做点手段了,大家可都不懂医术。

天启身体每况愈下,兵部尚书给他进献了一个“仙露”,味道鲜甜可口。

天启帝每天都饮用,结果越喝身体越弱,最终连床都起不来了。

啪。

朱元璋狠狠的拍了下扶手:“朕就知道,谁进献什么仙露之类的,根本就没按好心,自古以来多少皇帝都是吃仙丹死的?

嘉靖他修仙吃丹药好歹是有点本事的,泰昌他吃丹药是为了床榻之上的快活。

他爹是怎么死的,不知道吗?

现在天启他竟然业相信世上会有仙露能够治他的病,定然是被这帮御医给合起伙来谋害了。”

朱标很是奇怪为什么他爹会得出这种结论来,为啥不是天启他落水之后留下了病根呢!

依照大明的医术,许多小病都能要了人命的。

“爹,你这话就没有判断依据了,这仙露那也是阉党奉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