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他也该干点正事了!  浴血国门之无名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志愿军的医疗系统里..

比如十六岁的李长清,书都没读多少天,字都不识得几个,便光荣报名入队。

像李长清这样没有文化教育,没有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卫生员、看护并不在少数。

大多数的后勤医务人员,均是入队后就地学习人体解剖、包扎、战伤处理等医学知识。

文化水平较高的医务工作者是技术工种,更是珍稀兵员。

同理..

志愿军不止是缺药,还缺医术高超的战地医生。

战火纷飞,前线艰辛。

志愿军的医务人员同样面临重重困难。

一张张淳朴青涩的脸庞,积极学习和积累护理经验,奋战在战地医院和前线医疗单位中,为伤病员提供救治和医疗服务。

另外。

伤员的转运模式就更为简单了:

汽车兵拉着物资、补给、弹药去前线。

卸下补给,返回时刻,运载伤员。

由于没有制空权,所以转运时间多为晚上。

时间的限制,让汽车兵的车不可能停着、闲着,也不可能空着。

几乎没一会。

就有汽车兵走进营帐,对着李长顺问道:

“怎么样?手能使吗?”

李长顺的肩膀是溅射烧伤,伤势自然不浅。

但是不浅也没有办法。

相比那些断手断脚、牺牲无土的战友,这点伤已经是小伤了。

李长顺听到汽车连的战友询问,没有犹豫回到道:

“能使!”

“走!”

李长顺要出发了。

他手臂的伤口只是随意清理了一番,就再度穿上衣裳。

一头短发的李长清见此,赶忙拎起药箱跟上。

两人一前一后,匆匆而来,匆匆离开。

他们没有发现病床一角的李长明,李长明也没有发现来去匆匆的他们。

唯有那轻轻飘荡的白纱,在欢送一场离别。

51年,志愿军后勤保障部共8万余人,11个汽车团,仅3000辆汽车。

3000辆汽车,送上一线的供应补给,只有25%。

3000辆汽车,顶着满天炮弹,扛起前线三十余万志愿军的全部后勤。

当时负责志愿军后方勤务的洪司令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多运一袋粮食过江,就是你们的荣誉。

正是一位位不停接轴转的后勤人员,搭建了华夏志愿军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现在。

汽车兵李长顺再次启程。

十六岁的卫生员李长清随车远去。

琴声悠悠,慢慢平息。

李长明伸手握住口琴,感受着手指间的力量,双目渐渐锋芒。

圣诞节过完了。

治疗也到此为止了。

该干点正事了。

大战,在即。

前方,便是临金江。

临金江,三八线唯一天险。

志愿军想要噶掉米军,必须冲破天险临金江。

于此,临金江战线地形全面铺开。

如果说长津湖是个“y”字。

那么临金江就是一个“一”与一个“”字的联合体。

如今,你已经是一位成熟的老兵了。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选择在“一”字部位冲锋突破。

还是选择在“”字部位冲锋突破。

下一篇章。

半岛战争第一阶段第三次战役:

首战,突破临金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