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人商议定之后,王守澄等人还不敢独自行动,到翰林院请来了翰林学士韦处厚一起坐镇。】

【并且设法征求南衙宰相裴度的意见,得到了裴度的首肯。】

【南衙与北司,此时无比团结。】

【当天夜里,在王守澄等人的调度下,驻扎在禁苑中的左右神策军、飞龙军进入了大明宫。】

【刘克明等人守在金銮殿里没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便被一举剿灭。】

【刘克明投井而死,绛王李悟也在乱军之中出了“意外”,“不慎”亡故。】

【十二月十日,众人选定穆宗李恒次子,敬宗李湛的弟弟江王李涵继位。】

【十三日,李涵改名为李昂,在大明宫宣政殿即位,是为唐文宗。】

……

{好家伙,宦官和朝臣通力合作,刘克明等人死的不冤啊。}

{这皇帝,想立就立,想杀就杀。}

{宪宗以后的皇帝都挺难的,没机会接触基层将领,想培植自己的势力都没有头绪,只能挑动高官互相争斗以此制衡,可是斗出来的赢家又往往一家独大拿捏皇帝。}

{为什么皇帝自己不掌管神策军啊?}

{因为皇帝不能亲自领兵打仗。让官去,赢了他自己当节度使。让太监去,就成了历史那样,站在皇帝头上尿尿。}

{问题来了:权利如何才能回到大唐皇帝手中?}

……

大唐。

李世民瞥了一眼天上的光幕。

再回到皇帝手中?

禁军指挥权已经被宦官垄断,要拿回兵权得同时杀死所有位于高位上的宦官。

除掉一个宦官容易,杀死一个团体很难。

何进怎么死的?就是这么死的。

而下首,魏征等人继续叙说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打算从根源上解决后面大唐遇到的问题。

“基于此,陛下,募兵制还是要实行的。”

“毕竟田地的数量有限是事实,但绝不能以藩镇来治理地方。”

“秘阁建立有保于帝王在军事上的下限。”

“并且不会让大权流失于宦官之手。”

魏征举着笏板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房杜等人也皆深以为然。

房玄龄上前一步道:

“陛下,魏侍中所言不无道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对于勤政的皇帝来言,秘阁无疑是好的。”

“军事直达秘阁由皇帝执掌,不会致使兵权旁落。”

“上传下达,也不必经过臣子的讨论而依靠皇帝自己决策。”

“对于庸碌无为的皇帝,除了事必躬亲会很辛苦以外,也不会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参谋较少,而造成重大的决策失误。”

“哪怕是如穆、敬这般不劳国事者,也不会因此失去战机,凭白浪费大好机会。”

杜如晦白着一张脸,有气无力道:

“陛下,一国的发展与希望,终究是寄托在制度上,而不是依赖于人。”

“人总是可变的,哪怕是圣人也会有缺点,而良好的制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人性的不足。”

李世民皱眉思考着。

众臣所说的种种其实不算过于稀奇,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将军权收纳于皇帝手中,用而不放。

说简单点就是效仿始皇帝那般唯吾独尊说一不二。

但问题也在这里。

若是碰到秦二世那种皇帝怎么办?

无比集权的制度碰上了胡亥那种肆意妄为的人。

天下无人一能劝阻、能制衡。

虽然自汉高祖以来这种无比集权的皇帝只出现过一个汉武帝。

但秦皇汉武……

李世民眉头越皱越紧……

还需要一个后手……需要一个能制衡似胡亥那般帝王的制度。

“众卿所言朕已尽知。”

扫视大殿一眼,李世民正色道:

“然兹事体大,不能一蹴而就。”

“先观天幕,数历代之精融会贯通。”

“在做计较。”

房玄龄几人对视一眼,陛下所言也对。

“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