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8章 遗忘的大唐名将张义潮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8章 遗忘的大唐名将·张义潮

大秦。

嬴政看着张义潮进献与唐宣宗封赏的这一来一往。

越看越觉得这不像失地收复,反而像胡虏举地来赴。

尤其是这张议潭……要是不看其年岁,这人怎么看怎么像质子!

“合并十一州?归义节度使?”

嬴政不太理解这个行为。

你封他个河西节度使让他自己打去多好?

封个归义节度使?这不是自缚手脚?

除非……

一瞬间他明白了什么。

“……如此忠义之士都要揣摩?”

这已经不是多疑了。

这就是蠢啊!

真有二心人家割地为王好不好啊!

……

大汉。

“这宣宗的猜疑心可真重啊。”

看着天幕中唐宣宗给出的封赏,刘邦实在难以将这人跟李世民相联系起来。

将头发挽好,吕雉压了压衣襟,瞥了一眼天幕道:

“那归顺二字的确颇为玄妙。”

“唐人自拔归国,朝廷却认为是番邦异族慕名来归顺?”

“这归义二字也颇耐人寻味,似说沙洲是戎虏之地慕教化而归附一般。”

刘邦捋了捋胡须,最后在须尾捻了捻,往后一仰叹声道:

“只看这皇帝对张义潮的奖赏便可看出他不信任……归义军。”

“他没有任命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而是任命为新设的归义军节度使,意思就是张议潮归义军的权力仅限于河西十一州的范围内。”

“要是超出这个范围,便不属于张议潮的归义军,唐廷另有安排。”

“与之相对明显的,就是那吴洪辩的河西都僧统了。”

“一个河西,一个归义……”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给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酒。

微微抿了一口。

“经历了中央与藩镇一百年的钩心斗角,唐廷现在已经不再对藩镇军人有真正的信任了。”

一旁霍去病听着这话心里有几分难过。

“陛下,这张义潮若是不值得信任那就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了。”

“他若不是真的心慕唐庭,打下沙洲之时就可以直接自治了。”

“那是想念家乡同胞啊!”

刘彻看着霍去病,这小子重情重义有脑子。

就是还年轻。

“你说的对,但对唐廷的君臣们来说,张议潮的势力与朝廷唯一的相通之处,就是他们说同样的语言了。”

“朕连猜都不用猜。”

“那帮人一定想的是,河西地区被吐蕃同化多年,风俗、文化已经与大唐内地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隔阂。”

“张议潮再忠心,终究也是个不习王化的武人,能与河朔藩镇相比较,已经是再抬举不过了。”

“既然不遗余力的防着河朔藩镇,自然更要提起十二颗心防着归义军的张议潮。”

一段话说的三人心绪不宁。

卫青能明白这种感觉,毕竟那是皇帝……他们天生怀疑一切。

卫子夫则是想到了那所谓的巫蛊之祸,皇帝这种东西的确是个心里扭曲的变态。

霍去病则觉得不可理喻,重亲情的他一直是个感性十足的人,这种基于理性且已经略显扭曲的防备,他无法理解。

……

大唐。

李世民扶着额头揉捏的太阳穴。

他现在是真想立刻到李忱那里去。

他要打开他的脑子好好瞧上一瞧。

瞧瞧里面是不是老鼠!

对方是不辞千里回归中土的义士!

是拯救了河湟数十万百姓的英雄!

“怀着一腔赤诚,却不被信任,还要连累年事已高的兄长寓居为质,很可能会终老他乡。”

“大唐啊……”

……

【吐蕃军集于凉州。】

【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

【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

【公元857十二月,吐蕃酋长尚延心率河、渭两州降唐,吐蕃灭亡。】

【吐蕃灭亡后,各路残余势力纷纷溃散到了凉州,和凉州本地的各类蕃族一起盘踞城中。】

【公元858年八月,张义潮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东征凉州。】

【公元863年三月,归义军终于攻克凉州,彻底将吐蕃赶出了河湟。】

【公元866年,张议潮令麾下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等城,收复了大唐失去一百余年的北庭疆域。】

【同年十月,张议潮又大败吐蕃军,斩杀论恐热,传首京师。】

【论恐热的死标志着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国从此衰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