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6章 卧龙料敌,曹丕逼宫(求追)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消息传回邺城。

曹丕惊愕不已:“那诸葛亮,竟然想走上庸出兵?”

“我将重兵都驻扎在关中和洛阳,南乡和南阳的兵并不多。”

“南乡城一旦被诸葛亮抢占,汉中的兵就能源源不断的走上庸入宛城,然后直接饶过长安和洛阳去打许都。”

“父王的部署也不可靠啊!”

曹丕这次是被诸葛亮给吓着了。

虽然曹丕将曹彰替换了,但对曹操的部署还是很认可的。

论军事,曹丕自认为都不及曹操一半。

曹丕在这方面很有自知之明,故而在让孟达替换曹彰后,曹丕就给孟达增了兵马。

结果。

诸葛亮直接给曹丕来了一手,何为“横跨荆益”,何为“全据汉水”。

你要防关中,我直接偷你许都。

上庸和襄阳在手,汉中兵不用担心有去无回,顶多是绕路回汉中的时间久了点。

饶是司马懿,也被诸葛亮这一招给整呆了。

你都是北伐主帅了,不好好的去抢三秦之地,跑荆州地面儿掺和个什么劲儿。

专挑不防备的地方打是吧!

仔细琢磨了诸葛亮的意图后,司马懿比曹丕看得更远:

“这诸葛亮虽然未曾统兵,但对谋战之术却颇为精通。”

“他人在汉中,只用小股兵力骚扰南乡城,我等就不得不在南乡城驻扎重兵。”

“这是疲敌之术啊,诸葛亮想让魏王疲于防守,他好独坐汉中静待魏王的破绽。”

曹丕忿忿不已。

本想让夏侯尚去偷袭上庸立功,结果反被诸葛亮给摆了一道。

这增兵防守前线城池,后方的粮草运输又多了消耗,曹丕能用的机动兵力也会变少。

仅仅只是让魏延来南乡城溜达了一圈,曹丕就得为此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仲达可有反制之术,让那诸葛亮也吃点苦头。”

“有胆子就去关中跟孟达硬碰硬,去荆州玩什么阴谋诡计!”

曹丕怒气难消。

若是诸葛亮正面击败了孟达,曹丕还能觉得诸葛亮挺牛的。

可如今诸葛亮只是在耍诈使诡计,这就让曹丕又怒又鄙视。

司马懿顿了顿,凝声劝道:“昔日,先王灭袁氏,讨乌桓,定雍凉,威名远震,天下诸州,大半掌控,军势已经很大了。”

“诸葛亮用谋战之术,目的也是为了助刘备休兵养民,魏王何不也趁机用北州的丰饶物资,褒奖吏士、安抚百姓。”

“只要士民能安土乐业,即便不劳师动众,也能让江南稽服,北州的士民也不会再轻易反叛。”

“魏王,我知道伱想效仿先王,建军功威望,然而刘备和孙权皆非一时之敌,不是一战能灭的。”

“论休战养民,刘备和孙权所处贫瘠之地,如何能比得上物资丰饶的北州?”

一开始阻止华歆相劝,是因为司马懿知道曹丕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如今夏侯尚在上庸失利,曹丕这想打刘备孙权来获取威望的想法也变得不切实际。

这个时候劝曹丕休战养民,司马懿更有把握。

果然。

在司马懿的劝谏下,曹丕那初登魏王想要大展宏图的志气也消弭了不少。

没了再攻刘备的心思,曹丕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沉稳和冷静。

良久。

曹丕又问出了最在意的问题:“若是褒奖吏士、安抚百姓,我不能以汉室的名义,否则名声都让汉室拿了。”

“我有意将汉室取而代之,再以大魏的名义去褒奖吏士、安抚百姓。”

“但我现在没有理由去废掉刘协,倘若杀了刘协又担心士民不服。”

“仲达可有良策教我。”

司马懿沉吟片刻:“魏王若想将汉室取而代之,可效仿上古尧、舜禅让旧礼。”

“天子登台祭祖,告示天地,以魏继汉,行禅让礼!”

“魏王为天子,则封天子为公,既彰显了魏王的器量,也彰显了魏王的仁慈。”

“待禅让礼成,魏王就是天下共主,有禅让美名,士民又如何会不服?”

“只是这禅让礼,需要公卿诸将劝进。还得找个有名望的名仕去游说天子。”

“只有天子同意禅让了,魏王才能登基称帝!”

曹丕思索片刻,问道:“仲达可有合适的贤才举荐?”

司马懿头都大了。

我来举荐?

这不是跟人结死仇吗?

“此人必须是魏王能绝对信任,且在朝野间有大声望的。我名望不足,恐难胜任。”司马懿婉言拒绝,又意有所指。

这老狐狸!

曹丕眯了眯眼睛。

从内心深处来讲,曹丕是希望司马懿能去游说刘协的。

如此一来,司马氏就彻底跟曹氏绑在一起了。

见司马懿不肯去,曹丕也未去逼迫,这种得罪人的事儿,还是得找个心甘情愿的才行。

想了想。

曹丕令人召来华歆。

毕竟这脏事,华歆不是第一次干了。

昔日华歆为御史大夫郗虑副手,奉曹操命令带兵去皇宫搜捕伏皇后。

伏皇后藏到夹墙中想要躲避祸事,却被华歆直接从夹墙中牵出。

堂堂皇后被华歆当狗一样牵出来,这鹰犬性格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如此,华歆的名声变得很差,直接成了曹操的近臣。

曹操死后,也是华歆去寻的刘协,让刘协给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

有这两次功劳,华歆直接取代钟繇当了魏王相国。

得知曹丕有意让刘协禅位,华歆当即请命道:“魏王仁慈,禅让之举,必令四方信服。”

华歆这马屁拍得曹丕颇为舒服:“子鱼,天子也是我的妹夫,莫要怠慢了。若天子不愿,切莫走漏了消息。”

有华歆去干这脏事,曹丕的心情也舒坦多了。

“虽然没能拿下上庸,但只要天子愿意禅让,群臣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音。”曹丕细细琢磨,难掩兴奋之色。

司马懿则是识趣的没有多开口。

对司马懿而言,是刘协当皇帝还是曹丕当皇帝,都没什么区别。

司马懿不会去效忠刘协,刘协也给不了司马懿想要的;可若不支持曹丕,司马懿极有可能会被除名灭族。

别看曹丕现在看起来好像有些小人得志,那也是人的正常反应。

试想,在曹操面前唯唯诺诺了几十年,一朝得志就登上王位从此头上再无人约束。

登王位没多久,又即将称帝,这种喜悦如何能按捺得了?

华歆带上甲士,气势汹汹的来到刘协的寝宫。

迎面就撞上了皇后曹节。

“华歆,你怎敢如此无礼?又是无诏而来!”曹节见到华歆就没脸色。

虽然曹节是曹丕的妹妹,但华歆并未将曹节当回事。

曹丕连亲弟弟都不当回事,又岂会在意华歆是否对曹节无礼。

“我是来寻陛下的,与曹皇后无干,速速离去,莫要耽误大事!”华歆趾高气扬,压根没将曹节这个大汉皇后放在眼中。

曹节大怒:“华歆,你不过是我兄长养的一条狗,竟敢如此不敬!”

虽然华歆现在的确是在给曹丕当狗,但不意味着华歆能忍受被曹节骂成狗。

“曹皇后,你可记得伏皇后!”华歆语气多了几分寒意。

曹节顿时气结:“你!”

冲突之时,有气无力的声音自后方响起:“皇后,先退下吧。华相国品行高洁,只是来商议的。”

“就他也配品行高洁?”曹节冷哼一声,转身来到刘协的身边。

华歆没有理会曹节的讽刺,近前向刘协一礼:“谢陛下夸赞。我今日来,是为陛下谋全身之策的。”

刘协的眼窝深陷,头发干枯,面容也有些枯黄,身体更是清瘦。

不到四十岁的年龄,看起来却仿佛快六十了似的。

“华相国,你就直言吧,不用绕弯子。”刘协的语气平淡,不悲不喜,仿佛看穿了世间的生死红尘。

华歆见刘协没有让曹节离开的意思,遂直言道:“上古尧、舜,为国家大计而禅让,美名传千秋,功德颂万世。”

“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全赖魏王父子舍生忘死的替国家征战,灭袁术、吕布、袁绍、马腾、刘表等贼。”

“魏王父子的功劳,不逊于昔日高祖。”1

“陛下虽然为天子,但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策马定乾坤。”

“文武不如魏王父子,陛下却位居天子之位,难道不应感到惭愧吗?”

“魏王父子为陛下征战多年,但朝野内外却总有蠢贼想除掉魏王父子,实在是令我等寒心啊。”

“为国家计,为魏王计,为陛下计,我以为陛下应该效仿上古尧、舜,将天子之位,禅让给有德行的人。”

“如此,国家才能安定,群贼才不会有二心。”

“陛下也不用担心性命,陛下是魏王的妹夫,魏王若是登基称帝,陛下必为公侯。”

“陛下,你也不想再看到天下的士民百姓,一直都处于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吧?”

“如今只需陛下效仿上古尧、舜,完成禅让之礼,昭告天下,这天下的士民必会喜极而泣。”

“于私,于公,陛下让出天子之位,皆是天下之幸事啊!”

华歆一阵慷慨陈词,刘协的表情没什么反应,曹节却是跳脚怒骂:“华子鱼,你个无君无父的逆贼,你怎敢说出如此忤逆之言!”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