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4章 国内首例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所有的函件里,都没有提到钨钼半个字,均以非铁基高温合金代之,至于正式的名字,这不还等着结题了起嘛,不过按照惯例,应该又是60x这种云里雾里的名字,去年是59年,今年60年了。

两人碰了个头,然后连忙把高振东请了过来。

高振东一进来,杨厂长就笑道:“振东啊,听说你又出了个新东西?怎么厂里还不知道,外面的都打上门来了。”

高振东想了想,也许是钨钼合金了,笑道:“应该是钨钼合金吧,这个材料和另外两个材料是同一批申报研究的,部里和厂里还都给了资金,这不另外两个还没搞完嘛,所以就还没有上报。”

杨厂长也想起这个事情了,把部里的函递给高振东,笑道:“部里可是说了,要你一旦搞出新东西,马上往部里报,哈哈,估计是被这两封协商函给搞了个措手不及,你手上有什么新的,赶紧报过去吧。”

高振东一边接过来,一边笑:“好的好的,已经吸取教训了,今天真要往部里报一个。”

“嗯??!!”杨厂长本来是开玩笑,没想到还真有?!再想想,上周六他们研究室不是又浩浩荡荡吃饭去了嘛,应该就是这个事情了。

老陈来了兴趣:“是什么东西?”

高振东道:“单晶炉,已经搞出来了,同时单晶硅直拉的工艺也成熟了,上周六,我们拉了三根单晶硅,纯度都在5个9以上,其他特性也完全符合要求。据我们所知,这是国内首例。”

“三根?全部成功?”老陈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直拉单晶硅的工艺完全成熟。虽然正式投产不可能达到100%的良品率,但是肯定能把良品率控制在一个很好的范围内。

杨厂长顿时有一种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的感觉,手一伸:“报告呢,我看看。”

高振东摇摇头:“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正在改,估计一会儿就会送到师父那儿签字吧。不过这里有一份试验记录,可以先看看。”

杨厂长一把接过来,虽然单晶硅他并不熟悉,可是看着记录上一串串的“合格”、“正常”、“满足要求”就足够了。

单晶,在这个年头,沾上这个词的都不是简单玩意,何况还是能量产单晶。多晶体杨厂长打交道多了,钢铁就是,可是单晶,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感受。

陈总工却是问道:“那三根硅单晶还在厂里?”

高振东点头道:“是的,准备在报告改好之后,呈送部里、十二机部、国科院,由国科院做最终鉴定。”

杨厂长和老陈对视一眼:“走,看看去!”

一时间连协商函的事情都先扔在一边,在高振东的带领下兴冲冲的向着单晶炉实验室奔了过去。

单晶炉实验室中,两人看着那三根通体匀称,直径一致,散发着深色光泽的单晶棒,目光沉迷。

老陈伸出手,刚想摸摸,马上又收了回来,讪讪一笑:“嘿嘿,差点儿犯错误。”

高振东递了两双手套给他们两,笑道:“其实现在拉出来了,已经不碍事儿了,这东西硬着呢。”

两人还是戴上了手套,伸手抚摸着晶体。

杨厂长边摸边笑:“我怎么感觉这东西还是热的呢,呵呵。”

老陈笑他:“不是晶体热,是伱的心热吧,哈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这和他们升官发财没什么关系,纯纯就是很朴素的“又为祖国建设添了一块砖”的感觉。

杨厂长转头叫实验室的同志:“你们抽一个人,去把宣传处的同志叫过来。”

又是一个“国内首例”,虽然和激光那种“世界第一”没法比,但是与激光基本上算是高振东一个人捣鼓出来的不同,这个东西是在第三轧钢厂职工与1761所的同志共同努力下,由高振东同志带领,刻苦钻研,耗时数月,方才成功,在宣传上同样值得大书特书啊。

好像有什么不对?耗时数月好像也不长嘛,还是被高振东惯坏了。

趁着这个空档,杨厂长才想起协商函的事情:“对了,振东,你马上按照协商函的要求,组织保密车间开始生产你那个什么非铁基高温合金构件。另外,别忘了把这个合金的情况先报到部里去,别等另外两样材料了,先来先打铁,后来等一歇嘛。”

高振东点头称是,转头就叫人去请机要室的同志过来取件,钨钼合金的报告他早都写好了,干脆先送到部里去。

宣传处长很快就带着宣传处的“第一笔”过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带照相机的同志——宣传处的厂内记者。

他们听了杨厂长的要求,马上就拍照的拍照,抄搞的抄搞,采访的采访,高振东还打趣道:“赶紧拍,一会儿要送走了,哈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