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信鸽圣旨  云梦江湖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信鸽圣旨

仍是那座庭院,仍是那几张太师椅,仍是臻洞、西浦、摆金、摆榜四大土司及几个小土司,只不过之前摆在上首的太师椅已撤下去了一张。

白日里昆明城虽然四面城墙皆在打仗,但在黄昏时候,四个城门依旧还是开了半个时辰,任百姓出入,只不过盘查得严一些而已。

毕竟,百姓的日子还得照样过。沐英也不怕反叛土司们会乘着开城门的时机攻入城中,一来安排兵士仔细盘查,戒备森严,二来百姓之间许多都互相熟悉,谁是哪个部族的人,总有人认识,反叛土司们乘着开了城门安排几个细作进出容易,若想要派成队的兵士进城却是做不到的。

不过也正是如此,土司们已得到细作的消息,前一日张然所率的武林高手冲入西平侯府意图行刺沐英,业已全部成擒,一个也没逃脱,而沐英也肯定没有死,只不过不知为何今日四处城门都一直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故而此时上首的太师椅,已没有必要再保留张然的座位,被撤了下去。

“今日四城门的攻守如何?有何破绽?明日咱们该如何攻城?”坐在上首的西浦部土司洛加问道。

“四个城门,咱们都做了试探,死四千余人,伤六千余人,明军应也死伤了两千多。”洛真道。他的话中,自己死伤的自然是实数,此时众土司都在坐,各部死伤了多少人都能一个个数出来,编不了假话,但明军的死伤人数,却是洛真拍脑袋喊出来的,毕竟不能说得太少,否则有损大家的士气。当然也不能说得太多,如果自己死伤四千明军却死了五千,在座的土司只怕没一个人会相信,明军的实力摆在这,可不是这么容易打的。

只是洛真自己也不知道,今日一天,四门的战斗中,沐英这边战死总共不到二百,其中一百多都是在东门,至于其他三门,是别的部族统领攻城,大部分时候都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发生太大的伤亡。

“嗯,明军总共也就一万五六,今日一天便死了两千,估计再攻得两三日,明军就扛不住了。”洛加喜道。

洛加其实也不相信明军死了两千余人,照他的估计,可能死了一千左右。但方才那话是胞弟洛真说的,再说也是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便直接按着两千来算了。

“发现明军什么弱点了吗?”摆金土司坎米出声问道。

“这个……我发现明军士气并不高,好几次我西浦族兵都冲上了城墙,不幸最后还是被赶了下来。”洛加心里没底,只能满口胡吹:“……我怀疑张然他们虽然都被擒了,但沐英有可能受了伤,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今日四处城门他都没有露面。”

“对,肯定是受了伤,露不了面。”

“对对对,说不定就是重伤,否则定然会露面的。”

“明日加大攻城力度,说不定就可以一举拿下!”

下首的各小土司纷纷议论。

“好!”洛加站起身来,拍了拍手,止住其他土司说话:“既是如此,明日继续攻城。因西南北三门地势狭窄,不利布阵展开,明日攻城仍以东门为主,加大兵力,洛真领各族族兵共两万五千!争取明日攻破东门!占领昆明城!”

“好!”

“好!”

“出兵!”

“攻城!”

+++++++++++++

“父皇,西平侯飞鸽传书,云南臻洞、西浦、摆金、摆榜四大部起兵反叛,围攻昆明城。军报正快马送往京师。”御书房中,太子朱标向洪武皇帝朱元璋汇报军情。

“呵呵,终于动了?这些云南土司,不服朝廷辖制,总想着关起门来自己当土皇帝,文英说他们可能反叛,都小半年了才叛?朕都等得不耐烦了。”朱元璋呵呵一笑。

“木得他们几个大土司,还是挺安份的。”朱标忙替木氏左氏那氏三大土司辩解。

“呵呵,那是他们识时务……不过既然安份,该安抚还是要安抚的,一切以云南安稳为目的。”朱元间点头道。

“那沐英这消息……”

“朕早就在四川安排了人马。你传书给傅友德,令他明日出兵,入滇平乱!”朱元璋一挥手!

“父皇,大军发兵得有圣旨,从京师发圣旨到四川,快马加急也至少得三天……”朱标以为朱元璋糊涂了,提醒道。

“呵呵,这还用你说?”朱元璋狡黠地一笑:“圣旨其实早就在傅友德手里了,你飞鸽传书给颖国公,他收到信后掏出圣旨就能出兵!至于兵部的勘合文书之类的,照常办,照常送,半个月总能办完了吧?”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出兵的圣旨早就发出了,就拿在领军大将手里,什么时候想用,只需要一只信鸽,若是当面的话,是不是只需一个眼神,一声口哨就够了?或者干脆,领军大将想什么时候用就可以什么时候用?

朱标忙跪下磕头:“父皇圣明!不过……儿臣要谏言父皇,此法虽最为迅速,效率最为快捷,但……但此举大违朝廷法度,更隐含绝大风险,万万不可成为常例啊……”

“呵呵,起来吧,朕知道,知道。”朱元璋无谓地笑笑:“主要是云南此事,早就在预料之中,迟早都会发生,领军大将,出兵多少,皆早已定下,无非出兵时间的早晚而已,兵贵神速,能早发兵一天,便早一天平定反叛,云南百姓早一天安定下来……放心,这种事不会作为常例的。若是其他出兵事由,自然须得经过廷议,再加上兵部勘合,大将军领旨聚兵发兵,按照朝廷法度成例,该什么规矩还什么规矩。”

“谢父皇!”朱标又磕了一个头,站了起来。

“对了,允炆的病好了没有?”朱元璋问起孙儿。

太子朱标本有一个嫡长子朱雄英,朱元璋之嫡长孙,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外孙,但长到八岁之时,却不幸因病夭亡,追封为虞王。如今的朱允炆实为朱标的次子,今年已九岁了,朱元璋生怕这个嫡孙又如同朱雄英一般早夭,是以知道朱允炆病了,格外关心,时常问起。

“儿臣多谢父皇牵挂,允炆只是受了风寒,吃了药,已经大好,太医说再歇一天便可痊愈了。”朱标躬身道。

“嗯,大好就好,可别像……病好了多歇几天,才九岁,少读两天书不打紧,重要的是要养好身子,别留下什么病根。”朱元璋放下心,却还是叮嘱道。

“谢父皇,儿臣遵旨。”朱标又是一躬身。

+++++++++++++++

大明洪武十九年二月初四,成都府城。

颖国公傅友德一身常服,如平常一样从他在成都城中的颖国公府的正堂中出来,只是与平常不同的是,今日得封敕命一品诰命的国公夫人竟然也过来送颖国公出门,夫人旁边站的正是他二人之子傅忠。

“忠儿。”傅友德刚出门,忽又站住,回头对儿子道:“圣上已给你和九公主寿春公主赐婚,下月便要成礼,如此皇恩浩荡,你务必须得好好办差,莫辜负了圣上和为父对你的期望。”

“孩儿遵命。”傅忠恭恭敬敬躬身回道。

“夫人,为夫走了。”傅友德又招呼了一声。他与夫人成婚数十载,一直互敬互谅,恩爱如初。

“老爷,一路小心,平安归来。”国公夫人含泪道。

旁边的管家有些糊涂,国公爷就和平常一样,去军营中转一圈,过了晌午便回来,怎么今儿这么大阵仗,就和要出远门似的。

傅友德告别夫人儿子,走到正堂前的庭院空地,钻进停在那里的小轿,转身坐好。

管家见傅友德坐好,身子一直,正要朗声大叫“起轿”,却见轿帘又掀了开来,忙又止住。

“今日应有从京师来的鸽信,收到后即刻送到军营来。”傅友德淡淡道。

“是,老爷。”管家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