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高薪阶层  1979黄金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聊了几句,江淮延回了文学部。

他让梁晓声去找陈奇,不一会,陈奇过来了,道:“江主任,剧本又有变故了?”

“没有,别紧张,找你谈谈稿酬的事儿。”

稿酬!

陈奇眼睛一亮,他鼓捣这个破剧本,不就是两个目的嘛!一为住招待所,二为挣钱。

江淮延见他的样子,打趣道:“我还以为你会说是为人民服务,稿酬就不要了呢!”

“我又不是圣人,我付出了劳动自然想得到回报。再说,我也想让我父母看一看,让他们高兴高兴。如果我真到了无欲无求那天,我可能就真不要了。”

“嗯,是老实话。”

江淮延点点头,道:“编剧酬劳这个事,怎么说呢,一直很受羡慕。后来中断了十余年,近年又恢复了,国家没给我们定新标准,我们一般自己商议。

之前一个剧本能拿6千块,现在不可能了,但我们尽量的从综合因素考虑,给你们最大的优待。

改编剧本,我们会看作者和原著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酬劳就高一些。原创剧本呢,也差不多,你是青年作者,通常不会太高。”

“我懂我懂!”

陈奇连连点头,在心里嘀咕,五百块?或者四百?最差最差三百块总有了吧……

“经我们多番考虑,决定给你八百元的稿酬!”

咝!

他顿时一抖,上辈子好歹是个老板,此刻听到八百块,竟有点喜出望外的德行。

稿酬这个事,要等到1984年,国家才出了一个新标准:长故事片,每部1500-4000元,短故事片750-2000元。

当时确实是高薪,可惜很快就到了90年代,商业大潮来临,作家赚的盆满钵满,结果电影编剧还苦逼兮兮的拿这个标准。

“江主任,我什么时候可以领呢?”

“财务对接完了,一会就可以去。”

“好好!”

江淮延瞧他乐滋滋的样子,十分理解,这是八百块啊!

1979年,京城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是61.8元,看好是城镇哦,不包括农民。农民一个月30块钱就不错了,穷的地方十几块钱。

“你先在招待所住着,厂里会陆续筹备,有事情就叫你。”

“自由活动呗!”

“呵呵,你现在暂时没有任务,不回家看看?”

“当然回去了,对了江主任,《庐山恋》能在下个月的《电影创作》上发表么?我想拿回家给我爸妈看看。”

“可以啊,没问题。”

“那就好!”

陈奇放了心,现在是五月份,下个月是六月,不会跟原作者撞车了。

他出了门,立马跑去财务领钱。

现在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最高面值只有10块钱,正面是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的图案,所以有个俗称,叫“大团结”。

说起大团结,那年陈奇才十几岁,无意中打开了一个文学性网站,里面的作品都很精彩,主人公个个记忆犹新:

有高中成绩不理想的懵懂少年,有可怜的被男人欺负的学校女老师,有混迹于黑道与商界的东兴太子,甚至还有西方的骑士,红楼的金钗,生完孩子的黄蓉,死了老公的骆冰……

800块钱,厚厚的一信封。

陈奇回到了招待所,没一会,梁晓声和葛尤来了,梁晓声还带了一把小榔头,给他整的一愣。

“你拿这玩意干啥?”

“陪你存钱去啊!这么多钱你不存起来?我带个家伙,有事也能撑一撑。”

“……”

陈奇摸了摸鼻子,一把年纪搞的这么推心置腹干啥,真是的,都有点感动了。

葛尤却欲言又止,还是忍不住道:“那个,我能看看么?”

“看啥?钱啊?”

陈奇不在意的掏出信封,露出厚厚一沓纸币。

“哎呦哎呦!”

葛尤眼睛都绿了,就跟他自己挣得一样,激动的搓手转圈:“这么多钱啊,头回见着这么多钱呐!”

(今天我也有事,冇了……

大家五一快乐,都出去玩了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