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3章 洛氏钱行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3章 洛氏钱行

诸夏的神河,终日不息,滔滔向东而去。

洛水以北。

神都洛阳巍然屹立,气势宛如沉渊之山。

数之不清的各色人群在神都内外进出,神都是天下第一的世界性大都市。

城池以及周边的人口超过百万。

为了维持这座大都市的存在,每日都有海量的物资,顺着大运河而来,大运河就像是人的血液,得益于大运河的重要性,朝廷特意设置了漕运使。

而且每年都有专项的大运河修缮资金。

奉天殿。

太平放下手中奏章,唤了洛千秋一声,而后走出殿外,望着湛蓝青天,洛千秋站在她的身边。

登基十几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身姿依旧婀娜,她依旧美丽,充斥着惊人的魅力。

“真是好一片璀璨江山啊。”

每当太平眺望的时候,她都感到很欣喜和自豪,当她被选为皇太女时,她就很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大唐那么兴盛的世道,被她败落。

但执政十几年,现在她已经没有了这种担心,大唐在她手里,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贞观之盛,前所未有。

现在开元之盛,还要超过贞观。

最重要的是,李治和武曌时期那种无人纳谏的局面,在她的治下,再次扭转了。

开元不仅仅是功业上的强盛,也是政治上再一次清明的体现,朝野内外都盛赞“开元有贞观遗风”,“陛下是最像太宗皇帝的”。

洛千秋伸手握住太平的手,向东眺望,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蓬莱拒绝了朝廷的提议。”

太平闻言眉头一挑,沉吟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皇兄李贤应该快要薨逝了,等等吧,兄妹间走到兵戎相见的程度,不太好看。”

洛千秋闻言微微点头。

“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建造战船,蓬莱的海军很强,此番出海作战,要做万全的准备。”

太平仿佛看到了连天的战火,这一次不是在境内,而是对藩属国。

原因很简单,蓬莱有巨大的露天金矿之事被朝廷知晓了。

若是前些年,黄金虽然贵重,但朝廷还不至于太过于渴求,但现在的大唐朝廷不一样。

大唐需要大量的贵金属来补充货币体系,这件事说来话长。

……

开元八年唐军攻破吐蕃,斩杀吐蕃赞普后,又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在吐蕃进行了除草行动,可谓是斩草除根,绝不容春风再生之事发生。

这一次的除草行动基本上将吐蕃千户及以上的贵族九族杀光了,如果换算到中原的话,基本上将县以及往下的镇这个级别的地方豪强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且是按照族谱杀,没有放过任何人,能达成这种程度的清剿,当然不是唐军自己动手,而是让奴隶动手,杀死一个就能摆脱奴隶身份。

吐蕃现在最尊贵的人,地位就类似于村里德高望重的人。

这样的除草行动,自然是耗费了巨大的代价,而且有很多误杀,但效果是非常好的,吐蕃的统治基础彻底崩了。

高原上陷入了无政权的阶段,混乱不堪,即便是有唐军在这里,但唐军又不会闲的没事干去处理政务。

这里经历了大约四个月左右的无政权时代,等到中原收税的官吏来到这里,高原上的人口,已经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唐军临走前又将那些新建立的武装组织一路走一路杀,吐蕃基本上成为历史名词了。

经过洛千秋的有效治理,吐蕃化为郡县,迁徙青海道上的贵族前往镇守。

处理完雪域之后,洛千秋和太平又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开元九年,玄门圣座洛千慎发起圣战,号召玄门信徒西征,一时间西域百姓群起响应。

在朝廷的特意推动下,中原也遍地呼声,中原在信仰方面虽然没有西域那么魔怔,但架不住人数多。

而且朝廷在主动推动。

最终一支由皇室、贵族、破落地主、破产府兵组成的五万余人的军队,挂着安西都护府的旗帜,前往极西之地跟随玄门西征。

洛千慎走的时候,带走了几乎整个玄门高层,他向所有人宣布,玄门要永远走在播撒素王荣光的第一线,玄门要到黑暗之地中去开启光明,同时为西征的勇士加持祝福。

普通的信徒和百姓,自然是群起高呼,对于玄门的信仰更加虔诚,但那些西域国主比较聪明,当然知道不仅仅如此,这恐怕是背后有其他原因的。

而后天子为玄门大祭司加上了一连串的尊号,明确为大唐帝国在西陲之地的唯一宗教领袖,其余诸教诸派,都要得到大祭司的允许,才可以传教。

玄门大祭司接受了册封,双方间的名分高低,就在这里定下,这是玄门大祭司第一次接受天子的册封。

开元十年,西域焉耆国乘西域空虚而叛乱,附从叛逆的有七国,朝廷震怒,大唐安西都护府率领大军三万平定,斩除首恶,叛乱诸国都化为州县,又设立都督府。

开元十一年,玄门在葱岭以西的碎叶城重新建立神殿,神临城列为大唐西都,从一个纯粹的宗教圣地变成了帝国西部的政治中心。

大唐朝廷对于葱岭有一种无奈,任何军队,只要翻越葱岭,行军成本就会大许多,所有朝廷颇有一种以葱岭为界,西方建立藩属国,东方则归为朝廷直辖的意思。

西域许多国主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在玄门西征的号召中,纷纷出兵,和新月帝国东部的帕夏们作战。

新月想要渗透进西域,很巧,大唐也要西进。

开元十二年,安西大都护府驻地迁徙到龟兹镇。

安西大都护府下辖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天山以北为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南为安西直属都护府,其下有各自统率数十部州,安西大都护府镇守西域,有胜兵两万四千人。

西域剧变,西域国主中多有不适应之人,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又有洛千慎这玄门圣座写信,倒是多有人向西而去,腾笼换鸟,双向成行。

至此,雪域和西域,逐渐纳入大唐管控之中,又因为西域以西,御敌于国门之外,西域的守备压力倒是略小。

新月帝国在东线受到了来自强大的压力,苏丹感受到了大唐西进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了在西线和罗马的对抗,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东线。

www ●tt kдn ●c〇

于是大唐再次向安西投入了两万兵力,这已经是大唐的极限,毕竟大唐还要防备其他方向的敌人,以及可能出现的敌人。

东罗马的皇帝得知了来自大唐的消息,欣喜的派遣使臣,准备来到大唐,和大唐结盟。

新月帝国在得知此事后,不得不让出一些国家的宗主权,换取大唐暂时的休战,转而再次组织大军进攻东罗马。

大唐军队迫切需要站稳脚跟,也不能一直进攻,毕竟大唐不是去抢东西,而是要夺取可以耕作和放牧的土地。

……

从罗马到新月,再到西域,再到中原,这边是传统的丝绸之路。

现在这条道路火热的发烫。

战争所需要的资源是极其之多的,战争所掠夺到的东西也极其的多。

大量的货物和金钱在罗马、新月和中原交流,商业的繁荣让西域以及路上的每一处通道,都变成了黄金之地。

在这条黄金铺就得丝绸之路上,有皇商以及无数颇有背景的商队运转交流,进一步促进着前方的战争以及后方的经济。

在这种繁荣的商业交流之下,金属货币,尤其是铜,实在是太不容易携带。

开元十三年。

堪称开天辟地。

在民间出现了一种名为交子的东西,寓意用来交换物资,又被称为飞钱。

整个大唐从这一刻,掀起了一场大变革。

这种民间为了方便而出现的东西,是由十几家经常一起做生意,信誉良好的大商行一起发行的。

主要目标就是在大宗货物兑换的时候,能够不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

毕竟丝绸之路太长了,一路上相隔万里,带着铜钱,会极大的增加成本。

这种东西,用纸来换真金白银,自然有人疑虑,所以基本上只在几家信誉极好的商会之间交流。

皇室自然不在此列中,毕竟皇室没信誉是出名的。

万一皇室不兑现,难道还真的去找皇室要吗?

谁敢?

所以这种交子就在发起的十五家商户中流通,外人想要加入,也不算方便。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有一个李姓商人要有大批金钱交易,他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最后通过吕氏的关系,找到了洛氏作保。

洛氏一开始还没当回事,但听完之后,立刻就意识到飞钱这种东西的便利和恐怖之处。

在经过家族内部的详细的讨论,确定了飞钱的各种好处以及现在的缺陷之后,洛氏并没有加入那十几家成立的互助组织。

而是直接自己成立了一家钱行。

洛氏钱行的规矩很简单,只要持有洛氏钱行的交子,就可以在洛氏任意一家钱行中取到足额的钱货。

如何才能得到洛氏钱行的交子呢?

往洛氏钱行里面存钱,或者将货物卖给洛氏,可以选择拿现钱,也可以选择用交子。

洛氏直接将交子的用法,从一种不具备流通能力的兑换票,进入了类似的纸货币时代。

洛氏之所以敢这么干,自然是因为经过家族一群高智商的人讨论。

这玩意太适合洛氏去做了。

钱行这个东西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建立的,这个东西最怕的就是没有信任,就像是民间不想和皇室做生意,就算是皇室耍赖,大多数人也没有办法。

说白了,无论是交子,还是洛氏的纸币,最关键的东西,都是信任。

一张纸而已,有没有价值。

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信任就不可能往里面存钱,毕竟用真金白银去换一张纸,这需要的信任度,不是一般的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