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3章 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洛氏在大唐三百年,在政治上只是正常发展。

在大唐的时间走到两百年左右时,洛氏内部出现了另外一条道路。

东西方的交流,大部分都是大唐对其他地区的文化援助,但在相互影响中,有一件事对大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数学符号。

在猛然意识到简便符号的重要性后,洛氏内部花费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编撰出了一整套的符号,从此在洛氏手中出现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

在人类的科技历史上,通常先有实践,而后从实践中总结原理,再由原理反应用于实践,这叫做知行合一。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太过于注重实践,而不去总结其中的原理,那就会在一个比较低级的实践圈子中一直打转,想要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明白理论,才是一法通,万法通的东西。

洛氏在实践方面是没有其他家族能够比得上的,因为洛氏一直在尝试解决各种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实践的多了,就会有人去问为什么。

就像是古罗马的先贤也在回答各种好像没有什么用处的问题,比如轻的球和重的球谁先落地,他们给出的回答是重的球先落地,非常符合现实中的观察,但是洛氏发现这个答案是不对的,轻的球和重的球同时落地。

基本上大部分的这种答案,先贤给出来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没有人知道,洛氏中很大一部分将精力投入到了这其中。

理论的研究,在没有达到一个级别,没有足够的积累的时候,总是蹉跎而无用,但洛氏能感觉到,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于是洛氏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其中,大部分有天赋的子弟,就连官都不做了。

洛星云是洛氏家主,但他更像是一个给家族内部这些研究人员服务的人,负责赚钱、保证洛氏的安定、地位,以便让洛氏的研究人员有一个稳定的研究环境。

洛氏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将精力投入到了理论数学的研究中,他们在几何和数字的世界中遨游,甚至将无理数都搞出来了。

当无理数出现的时候,洛氏内部有些麻,但经过计算,这是真是存在的,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到数学的研究中,不可自拔。

还有一部分人显得没事干,已经开始研究纯粹的数,然后发现现在的理论不好计算,于是自己发明新的数学工具。

洛氏就这样走到了几乎走火入魔的程度,数学是科学的基石,是万能的工具,是探究宇宙奥秘的法则,但数学也是没有尽头的,仅仅研究数学也是没有用的。

现在就像是工具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电锯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但砍树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干。

地基都已经打造的可以盖摩天大楼了,但是上面却连一个茅草屋都没有。

而且洛氏还没有意识到,因为数学的美丽实在是让人沉迷,洛氏这种特殊的家族,对此实在是难以自拔。

在洛氏转型的过程中,偶尔也会产出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黑火药,比如一些奇奇怪怪的,偶然出现的材料。

材料学这种东西,在没有彻底研究透彻之前,有时候就是要看运气的。

洛氏的又一个大转变发生在天灾来临之后。

在天灾来临前,整个大唐虽然有各种弊病,但总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在这个平和的帝国中,从上到下,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急迫感。

世上从未有过如同大唐一样伟大的帝国。

即便是最骄傲的罗马人,也承认大唐的伟大,远远超过罗马任何的时期。

大唐的子民,已经对往昔一切的盛世都不屑了。

几乎所有人沉浸在恢宏神圣之中。

但天灾打破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将无数人唤醒,很多人茫然着不知道世道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洛氏那群研究人员则从数字的世界中被唤醒,在过去的那些年,洛星云从来都不干涉这方面的事务,因为作为家主,他一定是在政治或者军事方面比较擅长的那个人。

但现在,他向所有人下令,“要将聪明的才智,转移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而后许多在这次天灾中所暴露的问题,就被列成了一个清单,比如怎么再次提高粮食产量,怎么解决没有水的问题,怎么解决气候越来越干旱和冷的问题。

这种问题有很多,洛星云并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但他别无选择。

四时之神的耗费太大了。

当初昭圣王用神器损耗那么小,仅仅在河套使用,就抽干了洛氏四分之一的积累,后来为了发动四时之神,更是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可惜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早期,基本上就是靠运气发展出来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在某一条道路上,取得了一点发展,然后将精力全部放在这条道路上,反而会停滞不前。

比如黑火药。

从黑火药中诞生了许多武器,但如果执着于黑火药的发展,一直钻研黑火药,那反而会被时代所抛弃,可能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浪费掉,而且没有任何的效果。

因为黑火药和现代火药,不能说毫无关系,但也关系不大。

在开始着手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解决粮食问题,怎么才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北方有限的水资源,水车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然后。

洛氏的研究人员从数学的世界中出来之后,又一头扎进了物理的大坑中,开始研究力学,在这方面,古罗马的阿基米德早就研究出来的浮力定律给了洛氏一些灵感,拥有更高阶的数学工具,洛氏的研究很顺利,计算出了许多公式,提出了不少原理,解释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现象,所有人都很是欣喜,人类对于世界本质的解析,又进步了很大一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学的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再给洛氏二十年的时间,完全能建立经典力学的大厦。

但大唐已经顶不住了。

战争爆发了。

大批在研究方面没有天赋的洛氏子弟踏上了战场。

而有研究天赋的子弟,则依旧留在凛冬城中。

凛冬城。

洛氏的研究基地。

当大批敢战士离开了家族,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窒息的感觉,帝国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如果不能解决那些帝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所将要承受的,将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凛冬城外。

一个年轻人静静坐在一条小河边上,他望着水磨在运转,突然低头嘟囔了一句,“它为什么不能自己转呢?”

……

在帝国的军队中,火药已经颇为普及,但早期的黑火药,威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它既不能彻底代替弓弩的作用,更没有摧毁一座城池城墙的强大作用。

但它的确对战争形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比如本该蓬勃发展的重骑兵,很快就在战场上失去了踪迹。

关中的战争凶险而激烈。

宋国的战斗力,并不如何强悍,尤其是在陆地上,常年生活在热带,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悍勇,仅仅凭借着海军和帝国的海军在作战。

帝国的强大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即便是燕国和宋国一起造反,也不能对帝国造成什么军事上的压力。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藩属国服从帝国的统治,这就是根本的原因,帝国拥有最强大的拳头。

支撑帝国拳头的,则是每一个在田地中耕作的农民。

一把稻米,一把麦穗。

组建了帝国宏伟的大厦。

而现在这个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帝国的大厦也将因此而倾塌。

……

帝国的腹心终于出现了造反的百姓。

在过去的每一个王朝末期,都会有百姓反抗王朝的暴政,他们痛骂着皇帝,唱着朴素的歌曲,进行反抗。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一次的造反更像是一场为了求生的反抗。

这一次的造反是因为中央朝廷已经不能履行让百姓活下去的重任,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力,也是帝国在过去的那些年中赋予和培养出来的,现在成为了推倒帝国的推手。

帝国缺少粮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缺乏,帝国的官吏不可能完全将粮食分发下去,那不可能做的到。

帝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甘心以奴隶的身份生存下去。

现在也不甘心在别人的施舍下存活,亦或者在绝望中等死。

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域都掀起了攻击官府的行动。

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举义旗,清奸佞”。

没错。

大部分的义军,并不想推翻大唐的统治,他们只是单纯的将那些贪官污吏杀掉,然后将府库中的粮食放出来。

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些官吏故意不放出粮食,他们不认为皇室会故意饿死他们。

但即便是一开始如此,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尤其是他们发现就算是将府库中的粮食全部释放出来之后,也只不过是多撑一段时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