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11章 中心思想不变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垂拱殿内,众重臣云集。

青苗法的弊端日益显露,扰民害民的奏折越来越多,百姓怨声载道,朝臣间的争论也愈发激烈。

局势越来越紧张,赵煦决定召集三司六部的官员共同商议对策。

旧党官员感到此事有点怪诞,他们揣摩不透皇帝的真实意图。

以往每当此类情况出现,皇帝必然召章惇等新党人士共商国是,然今日皇帝却罕见地让新旧党官员齐聚,其中的深意令人捉摸不透。

御史中丞封稷眉头紧锁,心中突然灵光一闪。

皇帝最近特召苏轼和范纯仁回京,二人虽未授实职,却泛出一个比较明显的潜台词。

官家要搞平衡。

从此新旧两党不再敌对,成为官家左膀右臂,尽心竭力辅佐。

不对啊!

官家从不妥协,这等粗陋的和稀泥手法根本不屑去做,可偏偏今天就这么怪异。

嗯······见机行事。

“官家,青苗弊端不胜枚举,有地方官员为取悦朝廷,不顾百姓实际情况,强行摊派贷款额度,或故意提高青苗利率,导致百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苦不堪言······”

大宗正丞任伯雨用词极为无理,刻意将地方官抓政绩说成取悦朝廷,为的是吹响取缔青苗法的冲锋号。

若在以往,赵煦早显愠色,可现今他微微点头,面色不变,仿佛认同这种说法。

任伯雨见状趁热打铁:“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滥用担保,强迫百姓接受青苗贷款的同时,还强制百姓为他人担保······这等行径,天理不容!”

见赵煦还是老样子,旧党火力全开。

“百姓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一些官员便会采取粗暴手段追债,包括非法拘禁、暴力催收等,严重侵犯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高利贷者将青苗款贷走,百姓借不到钱,只能借高利贷,本想渡过难关,不想真正的难关才刚刚开始······”

“······”

为打击青苗法,旧党不惜深入基层,搜集千百条冤屈,可以说铁证如山。

新党官员心知肚明这是事实,本想反驳,却有种理屈词穷的感觉。

青苗法本是改善百姓生活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法令,却因执行层面的腐败和乱作为,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青苗法的初衷,不仅没帮百姓减轻负担,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偏偏造成这种局面的地方官吏又是新党得力干将,重责又担心打击其他人的积极性,只能不痛不痒地处置。

封稷感到机会来了,扑通跪下,声泪俱下道:“臣恳请官家下旨取缔青苗法,恢复祖制,用常平仓法造福黎民百姓,避免青苗法害民之弊端。”

赵煦仍保持平静,静静聆听倾诉。

官家心思松动了?

旧党官员当机立断,火力全开。

“常平仓法亦能造福百姓,青苗法与民争利,落得千古骂名,此乃舍文轩而取敝舆,实为不智。”

“王介甫时,青苗法就落下民怨载道,如今又要让百姓承受其恶······官家,大宋江山社稷禁不起这般折腾了······”

“······”

呵呵!

赵煦早料到旧党有此举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