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铁血帝王  大唐天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唉!老二咎由自取,你皇伯父提防我们几兄弟,在情理之中,你不能怪他,要怪只怪我们不该生在帝王之家。”

“父亲,古话说‘兄弟如手足’,众叔伯辅助他登基,他却卸磨杀驴,幽禁宗族子弟,如此无情无义,让人心寒至极。”

“皇兄也有苦衷,我们李家政权交替频繁,兄弟相残之事多有发生,情有可原,我不怪他,若是没有他,大唐江山危如累卵。”

“哼!我们一家人都死到临头了,父亲还要为他说话。”

“呵呵!这种幽禁生活了无生趣,倒不如死了的好,只是父亲无能无力,害了你们兄妹也要跟着我遭殃。”

“父亲,孩儿们不怪你,与其这样苟延残喘,不如一家人安乐解脱。”

几年前,皇帝听信谗言,怀疑申王李捴拥兵自重,笼络太原豪门士族,暗中勾结突厥胡人,似有谋逆之心。

遂下令召回驻守在全国各地的几位亲王,于京城集中安置,并且裁减数十万兵马,处死申王李捴一家人,下旨禁约诸王,不许干预朝政,不准结交朝臣。

旨曰:“朕君临宇内,子育黎元。内修睦亲,以叙九族;外协庶政,以济兆人。勋戚加优厚之恩,兄弟尽友于之至。务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已伏宪章,恐不逞之徒,犹未能息。凡在宗属,用申惩诫:自今已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克固籓翰,以保厥休。贵戚懿亲,宜书座右。”

其实,岐王李范心知肚明,皇兄城府很深,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

当初登基之前,他们几兄弟全力扶持李隆基坐上龙椅,后来又拼命帮他铲平太平公主,解决一大隐患,让他真正掌控朝廷权利。

然而,几个兄弟都手握兵权,结交王公大臣,参与朝堂决策,始终是个很大的威胁。

皇帝担心他们在背后捣乱,就把四位亲王下放到地方当刺史,变相剥夺了兵权,远离了政治中心,便断绝了发生政变的可能。

几年之后,皇帝彻底坐稳了龙椅,又怕四个兄弟在外面拥兵自重,遂下旨把他们召回来,放在眼皮底下看管,像是防贼一样防着他们,不让他们与别人交往。

老二申王李捴忿忿不平,找老三李隆基争论了好几次,道:“宗族子弟又不是仇人,为何要像笼中鸟一样关着,不让出门,不让出仕,简直连贱民都不如,这是什么道理?”

可也没有什么改变,李隆基连自己儿子都不相信,更别说几个兄弟了,只想让他们待在家里老老实实当安乐公。

后来,唐殇帝之子李梁山,自号‘光帝’,暗中勾结权党,突然发动叛逆,带领数千兵马,从景风门、长乐门过关斩将,迅速杀入洛阳皇宫,激战一夜,终是兵败。

李隆基雷霆震怒,肃清朝堂许多叛党,申王李捴也受到牵连,一家人全部都被赐死,更加看紧几个亲王,不许与任何人接触。

从那以后,另外几个亲王都怕了,宁王李宪、薛王李业、邠王李守礼等,天天关门闭户,与人断绝往来,再也不敢与朝臣接触。

可是,岐王李范生性豁达,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有许多同道中人喜欢与他结交,时常与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对,饮酒取乐。

曾经有几个好友找他叙旧,不料有人偷偷去告状,说他结交高官,私夹谶纬,居心不良……

皇帝信以为真,不由怒火中烧。

结果,岐王几个好友都受到严厉惩处,或贬离京师,或革职流放,甚至直接杖毙,就连张说也被贬过一次……

岐王李范是文雅之士,骨子里也有一股文人的傲气,他问心无愧,不屑于卑躬屈膝向强权低头。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岐王自认为没有错,也懒得去解释,就当什么也没发生,照样聚众饮酒作乐,文人骚客,来者不拒。

正因如此,引得皇帝颇为不满,不免怀疑他存有异心,当众却说:“兄弟情天至,于我岂有异哉!趋竞者强相附,我终不以为纤介。”

李隆基一时兴起,还给了岐王一个太子太傅的荣誉头衔,属于太子东宫官衔最高的一个老师。

可是,皇帝心里有了芥蒂,越发紧盯着这个博学多才的弟弟,对他是又爱又恨。

这些年来,两兄弟在暗中较劲,心里的意见隔阂越来越深,他们都憋着一肚子火,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忽然间,一大群禁军闯进了岐王府,紧接着皇帝銮驾出现了。

“皇兄,你来了。”

岐王李范淡定从容,特意在花园中设了一桌酒宴,等待兄长的到来。

李隆基坐下来,由衷说道:“四弟,你还是这么温文尔雅,让我好生佩服。”

“三哥,请!”

李范双手端起酒杯示意,一饮而尽。

李隆基也一口喝干了,认真问道:“四弟,这次的事,是不是你?”

李范冷笑道:“三哥,何必问那么多?”

李隆基沉默良久,目光变得越来越坚定,问道:“你有什么要求?”

李范微笑道:“呵呵!我一向喜欢热闹,请把我跟二哥葬在一起,记得每年给我们送几坛美酒啊!”

“好!”

开元十四年,岐王李范病逝,皇帝悲痛欲绝,册赠惠文太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