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白龙消灾  大唐天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元十四年,是个多事之秋。

邕州叛军作乱,攻陷十余座州县,战火蔓延,生灵涂炭。

朝廷议立皇后之际,一句流言蜚语,害死了岐王李范,气死了赵丽妃。

地聚冤魂,天降灾难。

这一日,东都洛阳狂风大作,拔树倒屋,雷霆咆哮,击毁宫殿,黑云压顶,暴雨倾盆,宛如末日来临,令人心惊胆颤。

这场暴风雨来得太突然了,也来得太猛烈了,狂风暴雨持续了几天几夜,吹倒了许多房屋,砸死了不少百姓,城中积水,泛滥成灾,瀍水暴涨入漕,船只漂流沉没,溺者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恶劣天气,五州出现蝗灾,十州牲畜大疫,十五州出现旱灾,五十州出现水灾,洪水冲坏庐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各处都需要赈灾,百官东奔西走,忙得焦头烂额,经济财产损失惨重。

李隆基心情特别郁闷,朕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无有重大过失,为何天灾人祸不断?

于是,皇帝斋戒三日,祈祷上苍息怒。

随后,命中外群官上奏,指出时政得失,直言不讳,无需隐瞒。又令群臣遍祷山泽之间,祭祀神灵,无有感应。

李隆基尝试了各种方法,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后来,在玉真公主建议下,派人前往天台山玉霄峰,请出道教天师司马承祯,向他请教祸福之理。

不一日,司马承祯乘鹤而至,银发羽衣,仙风道骨,手里拿着一根拂尘,不食人间烟火,宛如神仙中人。

李隆基喜出望外,亲自迎入仙居殿,以最高礼节相待,显得格外恭敬。

司马承祯是隐士高人,道号白云子,在道教地位崇高,五朝天子对他礼遇有加,武则天曾经多次征召,可是他并未理会。

毕竟,武则天抑道尊佛,自然得罪了道门中人,许多道士远遁山林,不入武周宫廷。

直到唐睿宗上台之后,又开始尊崇道教,情况才有所改善。

李隆基登基之前,曾经发动了几次政变,其中都有道教高人出手相助,除魔卫道,功不可没,所以他非常尊敬道士。

几年前,司马承祯应召入宫,给大唐天子授予法篆,李隆基成为道士皇帝,两人变成了师兄弟,私底下以平辈相称。

李隆基见到师兄,自是激动不已,虚心请教道:“道兄,国家灾难频发,不知是何缘故?”

司马承祯道:“师弟,有人才有家,有家方有国,世间万物皆要遵循自然法则,世人有恶,累及家人,天子不仁,殃及国家,善恶存于一念之间,天道规则无处不在。”

李隆基似有所悟,苦笑道:“坏人好当,好人难做,想做个好皇帝更是难上加难,如今天下旱涝四起,不知是哪位神灵降罚于我?”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

司马承祯微微一笑,捋须说道:“国家就像自身一样,陛下应当自我体会,顺应天道规则,便是治国宗旨。”

李隆基颔首低眉,又问道:“敢问道兄,旱涝之灾由何神主宰?

司马承祯道:“三山五岳,风云聚变,皆能生出云雨,灵山胜境之中,多有神仙隐修,亦可行云布雨,故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李隆基郁闷道:“如此说来,不知是哪路神仙降下厄难?”

司马承祯道:“不可说!不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皆有因果关系。”

李隆基沉吟片刻,无奈道:“既然如此,朕于三山五岳之上,建立各路神仙庙宇,命人一一祭拜,以求化解灾难。”

司马承祯点头微笑,竖掌执礼道:“福生无量天尊!”

皇帝诏令各地官府,在三山五岳之上,灵山圣境之中,修建各种仙官庙宇,让各地官员诚心供奉祭拜。

然而,山顶修庙难度极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李隆基忧虑道:“眼下天灾无情,殃及无辜百姓,此事迫在眉睫,必须另想办法,还望道兄不吝赐教。”

司马承祯建议道:“陛下勿忧,可在洛阳皇宫里面,建造一座龙神祭坛,召请画师吴道子,于五壁各画一龙,名曰‘五龙坛’,吾再开坛作法,祈求化解此难。”

“好!朕即刻照办。”

李隆基欣然答应,又道:“吴道子之名,朕仰慕已久,只是不知他身在何处,如何召他入宫作画。”

司马承祯道:“陛下放心,吾以灵符传信于他,很快就到了。”

吴道子,法号道玄,乃当世最负盛名的传奇画家,擅于壁画创作,穷尽丹青之妙,素有画圣之称。

不消多时,上阳宫里面已经建好一座五龙坛,高有九尺,宽长六丈,五面墙壁,八卦台面,中心还有一个阴阳化龙池。

“陛下,吴道子应召来也。”

一个中年道士飘然而至,相貌清奇,形容洒脱,腰上挂着一个酒葫芦。

李隆基高兴道:“道玄师兄,久仰大名,今日方得一睹风采,请画五龙,有何要求?”

吴道子笑道:“呵呵!贫道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只需陛下赏赐几坛美酒,五龙一挥而就,酒好龙也奇妙。”

李隆基毫不犹豫道:“来人,将百灵御酒搬来,赐予画圣道兄。”

百灵御酒,又叫醉生梦死,是用一百种灵药精心酿造而成,香醇浓厚,大补特补,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有些灵药非常难寻,喝醉了之后,可能会进入奇妙梦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