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周浩怎么了?  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客套了几句后,范雎突然拿出几个布币递给褚长曲。

布币虽然有一个“布”字,但并非布做的,而是金属铸的小铲子形状,赵国使用的多是这种布币,三晋之国也有使用,但不如赵国这么普及。

范雎指了指才砌好的半人高的对着街道的墙,说道:“我准备在此做一点以谋生计的小生意,还麻烦褚大人将这税钱交给税官。”

褚长曲面色古怪,众人皆知,这秦人来邯郸的路上,物资和文书全都丢失了,肯定得想办法自谋生计。

但一秦人在邯郸做生意能有人上门?且赵国的生意只能在市集中进行。

现在范雎让他去将税钱代交给税官,这其中就有些说法了。

怎么说呢,若他将这税钱去交给一小小的税官,那小税官肯定不敢不收。

一但税官收了税,那么范雎在邯郸在此做生意就符合了规矩,最多就是赵国的税官多了一个收税的地点,得按时跑过来收取商税。

市集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统一地点收税,避免逃税,税官若愿意多跑一趟,自然也符合规定。

但他若将这税钱带去给主管税务的大官员,那别人就未必看他褚长曲的面子了,第一时间估计得将这个钱扔地上,还得辱骂他褚长曲一番。

也就是说,范雎这谋取生计的途径成不成,就看他将这税钱交给他能不能压得住的人了。

看似一小事,其实太为难人了,原本现在等着拿他把柄的人就能排一长街。

这时范雎说道:“想必不过数日,赵王便会宣我觐见,若我忙于生计,恐怕是没时间去见赵王的。”

范雎也不觉得难堪,反正所有人都知道他现在一穷二白,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若没门道,他和秦国小质子都得饿死,到时饿死质子的可不是赵国人,就算传到秦国也找不到发难的借口。

褚长曲看了一眼范雎。

范雎若宣而不见,邯郸上下必定震怒,但第一个掉脑袋的绝对不是范雎,而是他这负责相关事宜的官员。

这秦人是想紧紧地将自己绑在一起,虽然没有明说,但事事都在表明,现在这种情况,只宥范雎过得好,他褚长曲的日子才能安稳,甚至更进一步。

他这上升的渠道,恐怕要顶着无数赵国人的骂声。

果然不是一个好差事。

褚长曲又看了一眼儿子,然后沉默地将几个布币收了起来,从未觉得几个布币能如此沉重。

不过一个秦人想在邯郸以此谋生,若有赵人会来光顾他将自己脑袋拧下来。

范雎也松了一口气,不然真得饿肚子了。

结交褚长曲的确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褚长曲内心哀声叹气地将小孩接走。

范雎想了想,又靠近门口的赵将扈辄,也不顾对方冷淡的表情:“扈将军,我向来喜欢研究地母器皿,我见扈将军手上这只邯郸宫灯颇为奇妙,不知可否借我研究一二?”

范雎是真的对地母器皿充满了兴趣,一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及可能就与地母器皿有关,二是历史上为何并没有这些地母器皿的记载,作为一个学者,对此抱有高度的求真求实的态度,三是这些地母器皿很可能涉及到一个历史从未记载的古文明,拥有难以想象的研究价值。

无论什么原因,都值得他投入精力去研究。

范雎继续道:“若我心有所虑得不到释怀,恐怕也是没心情觐见赵王的。”

正离开的褚长曲嘴角都抽了一下,这人自己要求觐见赵王,现在又设置各种条件,关键是这些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微不足道,你不允他,他真能在觐见赵王这样的大事上出点幺蛾子。

扈辄:“!”

这是在寻找不见赵王的借口?

他就言这秦人满口诓言,他整个赵国都无法解决的养马和强民问题,一秦人能毫无条件的帮他们赵国?

绝无可能,但那些哄骗之言偏偏有人想要得到个答案。

其实,地母器皿借人一观也并非什么大事,各国质子连同地母器皿一同被质于赵,为何赵人没有严加看守各质子手上的地母器皿,不担心他们偷偷将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偷送回国?因为这些东西根本运不出邯郸。

范雎就这么看着扈辄,等着回答,反正他现在怎么折腾,赵国人都会留他一命,只要他不闹出什么颠覆的事情,赵国人估计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更有千千万万赵人巴不得他死。

面见赵王前的“护身符”他还是可以不激起赵人愤怒的程度用一下的,当然过度的要求,吃苦的可能就是自己了,范雎斟酌着其中的轻重。

扈辄沉默着,终是将手中灯递上,在他看来,范雎离死期不过几天,说道:“明日归还。”

范雎心满意足。

夜晚,赵政摸着小肚皮睡在暖和的小床里。

范雎拿着青铜盒子,透骨镜,邯郸宫灯研究着。

现在他有三件实体进行研究,又多了一些参考。

现代,周家。

周宥回到家的时候,周浩正坐在沙发上阴森森的看电视,之所以说阴森,因为周浩没有开灯,电视透出的光照在周浩冰冷的没有感情的脸上,怎么都让人冷飕飕的。

是的,周浩的脸,就像麻木的杀人凶手或者连环杀人案的主角那张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周浩就变成了这样。

一开始还会出去疯狂的消费,然后就是冷漠地整日不出门,不说话,不出声,有时候屋里就像有一具……行动的尸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