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谏逐客书 秦宫辞
秦王政本来也在反省“逐客令”的问题,只是碍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面子,不好收回成命。他的王后又来劝谏,当然,起的不过是反作用而已。现在,读了这篇鞭辟入里、气势奔放的文章后,他越发想取消逐客令。“蒙恬,寡人问你,泼出去的水还能收回来吗?”
“您是想问,嫁出去的女儿还能回来吗?”
“什么理解能力,不过,嫁人从夫,自然不能再回去。”他的话明显是针对某人说的。
栀子听到这个问题,立即说:“不,嫁出去的女儿仍然可以回去的。”
“寡人问你话了吗?你插什么话?”
栀子不再说话,觉得很委屈。
蒙恬见状,忙解围,接着刚才的话讲道:“陛下,这嫁出去的女儿当然是可以回来的,陛下,您以后肯定会有公主的,想象一下,你那美丽可爱的掌上明珠有一天所托非人,你会不会把她收回来呢?”
“笑话!寡人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不过他说这话也没那么有底气,毕竟已经有茜草这么个事例摆在面前了。
一边的宛蓉,看着蒙少将军跟秦王政一君一臣两个俊俏的年轻男子在那儿对话,完全看不出是君臣关系,蒙恬的风趣幽默与玩世不恭深深地吸引着她的目光。
这时,秦王政的目光落在了栀子的身上,他看了看手里的文章,然后对他的王后说:“你过来,若是能说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来,寡人就取消逐客令。”他不过是在找个下台阶的借口而已。
栀子一听,觉得是个绝佳的机会,立即走过去,坐在秦王政旁边,接过那篇文章,细细地看起来,原来是谏逐客书,栀子细细地看下去,其实秦国的篆体字对她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种公文,于是,看两行,她就问:“陛下,这个是什么字?”
秦王政终于忍受不了,说:“你到底认识多少字?”
“陛下,赵国的字我全都认识,可是这是秦国的字,我只认识一半多的样子,还是这两年无聊时自学的。”
“寡人告诉你,赵国的字,齐国的字,楚国的字,寡人都认识。”
蒙恬插话道:“大王陛下,臣从来不在女人面前耍这些优越感的。”
秦王政不理。栀子低着头,似乎是有点惭愧,但她心里又想道:你肯定是系统地学过的好不好,我又没学过,只是自学的。
这时,秦王政说:“看来,为了方便像你这样的人,文字还是统一的好。”
栀子心想:这当然好,但是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秦王政将书简递给蒙恬,说:“蒙恬,你读给王后听。”
“是,臣遵命。”
于是,蒙恬绘声绘色地将李斯的《谏逐客书》读了一遍。被蒙恬这么一读,显得文章越发气势奔放,理充气足。栀子都听得心情澎湃。
“现在,你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分析得好的话,寡人就取消逐客令。”
栀子想了想,说:“这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写得也很奔放,很有条理,反正,听起来很有说服力。”
“你这也叫分析?”
栀子为难了,她就是觉得好,但是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她还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时,蒙恬说道:“我看到这篇《谏逐客书》,可是被惊艳了一把。文章大气而磅礴,排比铺陈,仿佛黄河之水奔流而下,说理有不可阻挡之势,先从秦国的历史说起,论证客卿为秦国做的贡献。”
秦王政知道蒙恬是在帮栀子,他心里感到一阵不快,但是这种情绪瞬间又消失了,因为他现在心情不错。
听见蒙恬这么一提示,栀子也知道该怎么说了,“没错,紧接着,文章开始举例陛下所爱之物全都来自各国……”
“什么所爱之物呢?”秦王政问道。
“宝玉、宝珠、宝剑、宝马等等等。”栀子说。
“你这等等等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指什么呢?”
栀子不知道他为何这么较真?
蒙恬明白秦王政的意思,于是说:“还有来自赵国的美人啊。”
栀子瞬间明白他们是在打趣自己,甚觉无趣。
“接着说。”秦王政说。
还要接着说啊,栀子无奈,只好说:“后来又从反面论证陛下此举无疑是损己利人。其实我现在也不记得具体的内容了,但是我真的觉得句句在理,我尤其喜欢那句——‘客何负于秦哉?’,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真不错。”
听到她这样夸赞别的男人,他心里很不舒畅,但是这篇文章非常好,秦王政很欣赏这篇《谏逐客书》,因为读到好文章,他现在心情很好,不去计较这些。“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不知道。”栀子刚刚没看完文章,所以没看到后面的落笔。
“就是寡人身边那个侍卫长李斯。”
李斯?没想到李斯有这等的才华,一直以来以为他作为侍卫只有武力,没想到文采如此出众,还有那样质问秦王政的气魄,敢说出“客何负于秦?”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