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潜伏  部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姜龙见灾民访,看到他们面黄肌瘦,风一吹,就会倒,连忙命人打开军粮库,开仓赈济,另外,支起大锅,熬粥,派发给灾民。

灾民越来越多,军粮有限,当兵的吃不饱饭,怎样保家卫国呢?

姜龙将这事立马上报给朝廷,后来嫌报告速度太慢,军民都要吃饭,一顿饭不吃,就饿得慌,必然发生民变或者骚乱,于是亲自上京,面见圣上,当面陈述灾情。

但是,川蜀之地,就是怪杰频出,有人提出,让富户望族为国效力,替朝廷分忧,开仓放粮,暂时度过饥荒。姜龙采纳建议,逼迫富家捐粮,富家不愿意,联合京城大官,写奏折,参了姜龙一本。姜龙知道后,觉得更有必要赴京面陈实情,免得误会越来越多,避免将来皇上听信谗言,然后颁下圣旨,将其大将军的封号给撤销,摘下官帽,岂不麻烦?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姜龙安排临时新总督暂管川蜀事务,然后请新总督写了奏折,利用这次进京的机会,面见圣上,宣读奏折。因姜龙自小没有读书,不懂舞文弄墨,连写自己名字都要用叉叉替代,写奏折更是不行,于是,找到军中写手,暂时代管川蜀大小事务,自己安心上路。

姜龙到达京城后,寻找馆驿住下。弘毅知道,姜龙在大西南非常厉害,这次来京,肯定是大事。只是忙于其他事务,没有立马召见他,而是派太监送去慰问品,好生安排,让其好好歇息,等待早朝,见了众臣工,再做商议。

弘毅在早朝时,听了姜龙所带来的奏折,命呈上来,太监慌忙照办,层层递交给弘毅,弘毅细细地看了,放下奏折,说:“诸位爱卿,不知道还有没有奏折要报?“

大家都默不作声。

弘毅站了起来,沿着台阶,走到群臣中间,提高声音说:“朕已经知道,命临时总督正式上任,逃跑的郡守,通缉在案,将其抓获后治罪,严惩不贷。不能白食朝廷俸禄,在朝廷遇到灾难时,应当与朝廷同呼吸、共命运,不能只顾自己,先已经逃跑,成何体统?如果所有臣工都这样,这天下苍生怎样看待?黎民百姓如何过活?百姓就是官员的衣食父母。要讲孝道,就不能在大难来时各自飞。”

弘毅一说,大殿内的回音绕梁,久久不能离去,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言语说中一些臣工的内心,竟然唏嘘起来。

弘毅又劝道:“不必在此哭泣,想哭,好好地回去再哭,在大庭广众之下哭泣,显得毫无骨气。朝廷需要各位臣工同心协力,共治天下,要知道,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当然包括诸位臣工。在国家多事之秋的阶段,更要替朕分忧,做好朕的左膀右臂,将国家治理理顺,国泰民安,让百姓过上好生活。最近,灾难频发,还有北方不顺。国内有灾,国外一定有灾,北方各族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再次效法先帝在位时的作法,诸位臣工,想必稍懂一些史籍的,都知道,其中有弯刀族,必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利用朕刚才即位之机,发动进攻,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做好准备,准备剿灭来犯之敌。”

众人听了,各自盘算,对弘毅的治国,还是比较佩服,只是有些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他说完这席话,大家都陷入思考。对于未来的遭遇,无法预测,不过,对于弯刀族的进犯,大家都很清楚,深受**之苦。

**往往发生在天灾之后,不懂史籍记载,不重视史籍所说,将来,必然会在未来吃亏。这个对弘毅来说,是最清楚不过的。

弯刀族人在草青青、牛羊肥的时候,不会进犯中原,但是,在遇到灾年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们认准了的道理,就是抢,否则就要灭掉整个民族。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在骆驼骨上刻下了记号,那是整个弯刀族人的历史,有多少人,各个支派在何方,以山为记号,以河流为封地的边缘。在广袤的戈壁和草原上,以堆码的石块为记号,总之,有了这些标志,要想活着,就得组织起来,到中原去拿。

这是祖训。

后来,弯刀族和汉人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在丰年,大家都相安无事。遇到灾年,闹粮荒的时候,弯刀族人的铁蹄铁车,又踏进了汉人地区,成为历代皇帝、几个朝代的心头大患。其中,汉人想消灭弯刀族人,没有成功。弯刀族人的生命,就像野草一样顽强;弯刀族人就像弯弯的钢刀,更有韧性,更有杀伤力。

弘毅即位,笑生出生,笑生的父亲大郎,从笑生的叔父那里知道汉人刚换了皇帝,根基不稳,旧势力十分猖狂,加上国内灾情不断发生,在此时,正是新皇帝焦头烂额的时候,如果在今年大雪来临之前,没有足够的粮草过冬,那么,弯刀族人就要效法祖先的作法,撕毁协议,举刀相向,争取生存了。再说,笑生虽然笑着来到人间,可是,他并不知道人间的疾苦,要让笑生安全地成长,就必须给笑生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不能让笑生这个孩子饿着,要想让笑生不饿,就得保证笑生的母亲有###,要想有###,必须要有吃的。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缺少一环,整个链子就要失落,不会再有顺序,将来,必然会乱套。

“万岁,末将以为,与其被动被杀被抢,不如主动攻击,消灭弯刀族人,或者将他们击散,让他们不能抱成团,各个击破,才能确保中原安全。”姜龙说。

“有什么妙计?”弘毅环顾四周,缓慢地走动,看看大殿里的文臣武将。他们不敢正视弘毅,低了头不说话。

还是姜龙开了腔:“万岁,要想打败他们,先要击垮他们的意志,破坏他们的精神支柱。”

“此话怎讲?”弘毅问道。

“民间今早流传,说弯刀族人的首领得了头生的儿子,名字唤作‘笑生’,弯刀族人彻夜载歌载舞,足足闹腾了一夜,到天明才结束呢。”姜龙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