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君山论天时3  侠义风月精忠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哈哈,有缘呀有缘!李老酒今日他乡遇故人,难得诸位都喜杯中之物,今日我陪诸位尽醉方休!”酒鬼李永醉大踏步跑了进来……

“李先生大驾光临,小可江明玉这厢有礼!”江明玉忙起身迎接,并送过一杯酒。

“江兄弟甚是爽快,知道李老酒喜欢黄汤!”李永醉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抹抹嘴角酒液,嘻嘻一笑道:“这位师付是何方高僧,你不妨也饮一杯!”说着满满斟了一杯,送到智愚大师面前。

智愚大师接过酒杯,口呼佛号,一饮而尽。

“即已饮酒,想必也是吃肉的,这精肉味道一定不差。”李永醉抄起筷子劝道。

“酒已饮,肉却万万不能吃。阿弥托佛。”智愚大师双手合什,深施一礼。

“吃下去吐了找我李永醉算帐。哈哈!”李永醉肆意地笑着将筷子上精肉送到他面前,“是真不吃呢?还是假不吃呢?如果假意不吃,那可不成。”

“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请自便。”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难道你是个智愚之人。”

“贫僧既智又愚,算来施主乃大智之人,一口呼出贫僧法号!阿弥托佛!”智愚微笑着说。

“既然是有智之人,为何不吃肉呢?肉对人体的好处可说不完,吃了它为人精神爽,念佛心不慌,走路步伐稳,说话中气沛,睡觉不做梦,就是参禅也不打磕睡。”李永醉滑稽地说。

“施主之言甚是有理,贫僧早知此中妙处,如果没有好处自然没有人爱好它们啰,不过,佛学戒律早已规定,我怎可破戒呢?”智愚大师口呼佛号。

“这就是师傅大愚之处。佛乃人奉之神,绝非要人处处照他旨意条款而行。吃肉明明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何不让吃呢?佛本劝人行善,使广大民众生活舒适,可却无意间害了众多佛徒信民。阿弥托佛!罪过。”李永醉大声念佛。

“这本是极平常的矛盾,施主何必死死追根求源呢?矛与盾本是相配又相对的一对兵刃,矛攻盾卫,对已有利,对人如何呢?盾破矛折对人又如何呢?吃肉对人体有好处,却犯了杀性大戒,这是佛学中的一个矛盾。就拿酒来说吧,它本是由受日月之精华的粮食造而成,适量而饮可舒筋活血,解除疲劳,而过量饮酒,便会伤脾损胃,危害他人。这也是矛盾,矛盾是无法统一的,想来施主应该明白此中道理,阿弥托佛!”

“李某不明白佛经高雅论理,但是却明白为人要血性打得过的道理。只要诚心向佛,小枝小节的事是不必强求的。吃肉于我有益,我便肆意吞咽。如果他人杀人,我便挺身相阻。大功赎小过,终究能成佛,何必死守陈规呢?”李永醉斟了几杯酒液,一人一杯,高呼:“干杯!”

“干杯!”

五只酒杯举起,五只不同性别的手举起……

处面传来阵阵马蹄声,紧接着在店门停下。智愚大师与韩剑兰等同时扭头观望室外来客。李永醉趁此机会,忙着将肉汤汁液倒了半碗到智愚大师的素菜中,伸筷子几搅,方罢手。

韩剑兰与智愚大师回首就坐,智愚开言道:“贫僧今日领诸位情谊,酒已尽量,再不能进,大家吃饮罢。”说着便端起饮碗吃了起来。饮毕,离席而去。

李永醒走到智愚大师面前嘻嘻一笑道:“师傅人前不吃肉,背地喝肉汁,看来还是酒肉和尚。”

“不知者不为罪,如果贫僧无意间吞下去的,佛祖出会宽恕的,阿弥托佛!”智愚双手合什道。

李永醒打了个响亮的哈哈,迈步走到江明玉面前,朗声说道:“江兄弟请时老酒为媒的事,不知老时曾经你回信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今日老李饮了你的酒,权作媒酒,那人儿也在当场,不如让我给你当面锣对面鼓地说通,你看如何?”

“无礼酒鬼,江某并未得罪尔等,为何老同江某无理取笑!如果再行无礼,小心江某掌嘴。”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你谢都来不及,又哪有功夫打月老呢?李永醒走遍天下,今日遇上前古未有的奇事,哈哈!好人做不得喽!”李永醒摇晃着离去。

众人目送他离去,重新拉开话题,江明玉朗声道:“不知大师欲往何方?”

“贫僧欲往峨眉一行。施主欲何往?”

“小可等前往洞庭一行。如果大师有暇,不妨同往一游。”

“洞庭湖水势浩荡,泱泱无边,贫僧数年前已赏玩过了,近闻湖上出了个什么杨枭,占湖为王,横行四方,无人能管,只知实有其人,是匪盗还是义士尚不敢妄加批评。”江明玉朗声道。

次日天明,江明玉与店家结算帐房费用,与韩剑兰、司马明镜一道径往洞庭而去,洞庭湖波光潋滟,水天一色,湖岸苇青荷绿,磷磷波光在西下阳光中反射出一片绚丽光晕。海鸥展翅,湖风漫吹,好一幅锦锈河山图。

江明玉三人三骑在湖岸慢步,静待渡船,少顷,便见湖心慢慢驶来一艘大船。三人扯开嗓子呼道:“船家渡我。”

声音洪亮,清音传出很远很远,散发出阵阵回音。

大船只一会儿功夫,便拢岸停泊。从船上跳下几个劲装大汉,为首者满脸络腮胡须,五短身材,大踏步走到江明玉面前问道:“三位到我洞庭,不知有何见教?”

“我们是洪湖帮的使者,前往贵地与扬寨主议事!”江明玉施礼道。

“既然如此,请上船吧!”大汉将手一挥,船上舟子放下一块宽大的跳板,让江明玉等人放马登舟,径奔舱中,众人依次登舟,登舟毕,舟子扬桨摇橹,径往君山驶去。

登舟远眺,但见湖光一片,水波微动,不由使人产生超然情感,据说孔子登泰山而觉天下小,那么他如果游洞庭又会作何感想呢?

船拢君山,便有数兵丁迎道:“方将军这么快就回来了,来的是些什么客人?”

“洪湖派来的使者。”方将军说。早有信使上山报告寨主杨枭去了,江明玉三人在方将军陪同下,信马登山而行。没行多远,早有数骑迎下山来,为首老者正是洞庭君山寨主杨枭,身后跟着他的儿子杨么和三寨主钟相。

方将军滚鞍下马,深施一礼:“报告大王,洪湖帮派来使者三人在此。”

杨枭等下马,江明玉与韩剑兰也下了马。相互见面寒暄,互道客气毕,便牵着骏马缓步登山。翻过几道山梁,过了几道岗哨,方进入君山大寨,江明玉见杨么威仪不俗,不由暗暗赞叹,再看钟相,也是虎背熊腰,颇有大将风度,更是叹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