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转机来了  重生完美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千名自行车配送员,每天的薪资水平是60元,但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只有不到十个小时,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他们一天最多也就能跑二十几单,三十单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只是一个理论值,万一订单距离普遍较远,那这个数字还会打上一个折扣。

要是配送员自身的体力比较差,那就更没谱了。

但是,为了防止有人混日子,牛外卖还是给自行车骑手定了最低任务量,他们每天必须要完成二十单,才能拿到当天的底薪,否则的话,每少一单,扣五元,一直到扣完为止,如果连续三天不达标的,则必须淘汰。

卢允浩期待着这一千个自行车配送员能够提高整个牛外卖的订单周转速度,同时能够分担高峰期送餐压力,如果这一千人能够表现不错,能够把超时送达的比例降低到10%以内,那自己就可以宣布正式启动超时赔付。

如果比例高于10%的话,那就无限期延后这个功能上线的时间。

一千名自行车骑手上岗的第一天,牛外卖的订单量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一千人里面,80%以上的人都没有完成一天规定的二十单。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订单距离较远,五公里半径对自行车骑手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许多人乍一骑自行车没什么感觉,但骑个十公里以上,疲惫的感觉就开始加倍。

前两单可能跑的还挺顺畅,往后就越来越累、越来越慢。

尤其是每一单都要先前往餐厅取餐,再前往用户那里送餐,有的时候完全就是在五公里范围内做大范围的随机移动,运动量消耗极大。

牛外卖很想通过系统算法,来为他们的骑手合理接单以及规划路线,例如,尽可能接商家、用户都距离骑手比较近的订单,但是,这个算法目前的牛外卖根本就支撑不了。

首先,他们没有办法定位他们的骑手位置,因为他们的骑手只有一台2g手机,没有gps模块,无法向服务器上报坐标,所以,这样一来,他们根本没办法基于骑手的位置,给他合理分配订单;

其次,他们系统内部也没有基于实际坐标,做一套自己的电子地图。

如果想在自己的服务器内标记位置,首先需要一套电子地图数据,并且需要后台系统支持这套电子地图,只有这样,他们的位置信息才有位置标记。

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大脑,如果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美国地图的大概雏形模板,你告诉他纽约市曼哈顿区,他脑子里记录的就是这行文字“纽约市曼哈顿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该死的纽约市曼哈顿区到底在美国的哪个位置,连一个大概范围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告诉他,有一个订单需要从纽约曼哈顿中心公园取货,送到第十六街35号,这个人对这两个位置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因为他的大脑里没有基础地图。

如果牛外卖想在自己的系统里实现把商家的地址,以及收件人的地址坐标化,那么他们的系统才能判断出来,a、b、c、d这四个地址,哪两个离得更近、哪两个组合的订单最便捷、最容易加入其他订单来合并配送。

他们当初仓促上线,本身就有许多的技术漏洞没有解决,更不可能兼顾这么一套后台框架。

但是李牧的饿了么后台架构就不一样,李牧虽然现在也没有办法实现实时定位骑手位置的功能,但李牧起码已经把整个沪市的每一个区、每一条路、每一条街、每一栋建筑都进行了坐标化,他的后台里,早就有了整个地图以及这些地址的坐标,如果系统接到大量订单,它自己会先根据订单规划单个订单需要跑的配送路线,然后在这个配送路线的基础上,增加其他适合合并的路线。

这个,牛外卖再有一个月的时间都实现不了。

既然实现不了,就无法为自己的骑手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骑手接单,距离远近全靠运气,想合并订单、一趟多跑个一两单也不可能。

由于大量自行车骑手没有完成规定订单数,他们立刻对这项工作失去了兴趣,好在卢允浩及时让步,把每天最低的二十单,暂时下调到了每天十五单。

每天只要完成十五单,就能拿到六十元,自行车配送一单的成本已经达到四元。

但是卢允浩只能咬牙接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至少这样可以先支持平台运转起来,而不至于让许多用户想下单都下不了。

第二天,自行车骑手的多数都实现了单日配送十五单的要求。

卢允浩松了口气,于是他决定继续扩大自行车配送队伍的规模,再增加一千辆自行车,以及一千个自行车骑手。

几天后,卢允浩一千多名电动车骑手、两千名自行车骑手的团队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区域的订单需求。

但是,每天的亏损依旧是天量的。

不过这对牛外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资本来说,都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虽然亏欠,但大家还是很看好牛外卖的下一步发展,认为牛外卖的转机来了。

可就这个时候,沪市进入了春末夏初的雨季,一场长时间的大雨席卷了整个沪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