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章 自己造  帝国重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格洛纳斯系统被西俄掌握,那是明斯克航天局没有需求,西俄其实也把格洛纳斯看成是一种负担,并不愿意继续投入进去。

明斯克航天局如果站出来和西俄争夺苏联的太空遗产,这糊涂账还有的打呢。

“格洛纳斯系统的技术我们可以留下,但利用它们现在的基础组网,我并不赞成。”

戴忠山虽然不清楚这些内幕,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格洛纳斯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它前后发射了三十颗卫星积累下来的技术数据,现在剩下这九颗星随时可以受到俄罗斯地面站的控制。我们如果以此为基础组网,就相当于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了绑匪窝里去接生。西俄地面站只需要更改几个参数,我们后续组网的精度就完全无法保证,这是不能接受的!”

戴忠山一语惊醒梦中人,胡文海也意识到自己这是太过于依赖捷径了。当即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的北斗应该是绝对可控的,这种受别人控制的情况,绝不能发生。”

胡文海自己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但他至少可以做到知错能改。利用现有的格洛纳斯卫星组网确实很有吸引力,现成的方案和已经完成大半部分的组网,只要再发射五到六颗卫星就能覆盖亚洲地区的应用,显然比自己从头摸索要快的多。

然而事情毕竟在起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有没有,更要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八十年代,我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淘汰工业产能。成套的钢铁、大化工设备进来,造不如买也可以理解。但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就要解决可持续发展、不能让人随意卡脖子了。

这时候不仅要买,而且要造。因为只有你能造了,买的时候才能不吃亏,才能买的到。等到再过十年,就是既然我能造,凭什么还买你的?

胡文海的思路一时没有转过来,其实倒也可以理解。人的认识是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只要不拒绝改变,能够意识到情况发生的变化就好,毕竟谁也不是道德完人。

“好,那我们就自己造。”

“格洛纳斯的技术资料我来想办法,如果以苏联的二代组网技术为基础,我们的北斗……”

“北斗如果从二代技术开始发展,我看明年先发射两颗验证星,然后十年发射十八颗功能星,争取在2007年,实现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功能覆盖。由于我们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我认为北斗功能星实现在轨十年使用寿命是可能的。即使在2007年以后,我们也可以继续打更多的卫星上去,将北斗的定位精度继续提高。”

戴忠山哈哈一笑,忽然想到了胡文海最开始拿出来那个数字。

“我看北斗组网最后完全可以形成在网三十六颗,备份八颗,地面备份八颗的规模。”

“由于gps系统的先天缺陷,到2017年我们的北斗精度绝对比gps要更高,达到亚米级定位都是可以的,而且可靠性显然就更没得比了。”

“好家伙,戴老您这是一点亏都不想吃啊!”

胡文海最开始扔出来五十颗星的计划,说明他肯定是做了五十颗星的预算。做项目从来只有担心钱不够用的,哪有把钱往外推的?戴忠山手上的算盘打的哗啦啦直响,到嘴边的肉是绝对不能松口的!

“行,那就照戴老你说的方案来。”胡文海也不差这点钱,干脆痛快的点头道:“20年,打五十四颗北斗上天,我给你们的预算是一百亿,这个数字能不能做到?”

“一百亿?采用格洛纳斯的成熟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批量生产……”

两颗实验星再加上五十二颗组网和备份星,别看一颗还不到两个亿,在卫星里造价好像不算太高。但实际上可未必如此,以格洛纳斯成熟技术重新设计的二代导航卫星,定型后要能生产足足五十二颗——正是因为有这个规模,所以才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如果是从一代实验星开始,一点点改进、测试、再改进的来,到二代能组网,一百亿扔进去也就压个比较好看的水花。

苏联在格洛纳斯系统上沉没掉的,不知道要有几个一百亿的成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