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一章 绝境  帝国重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就好像新生的婴儿一样好奇的加入到这个已经充分成熟的市场上来。以毫不顾忌行业规则的鲁莽将所有人吓了一跳的姿态打破了原本已经稳固的利益分配。孙厂长、孙厂长身后的那些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自己掌握着多么巨大的能量,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如果对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说,世界会尊重中国,他们会欣然回答:当然,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但如果说,中国会在他们的手中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比曾经的苏联还要强大!恐怕99%的人会窘迫的笑笑,当成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下面,我宣布马士基集团招标的第一包标的。三艘巴拿马级油轮,请拥有意向书的投标企业准备好标书。”

伯恩哈尔的发言并没有占用太多时间,大概三五分钟之后,就抛出了今天的第一个标的。

看着会场里陆续起身递交标书的企业,孙厂长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他趁着脖子看着伯恩哈尔手上的标书越来越多,最终不由沮丧的叹了口气:“三艘65000吨的巴拿马型油轮,利润就抵得上15艘两万三千吨散货轮了。如果我们能拿下这笔生意。那该有多好啊!”

“会有那一天的,而且不会远了。”胡文海合上手中的文件,低声道:“孙厂长忘了,只要我们拿下一万亿日元的贷款,完全可以实现十万吨以下所有船型的建造能力。到时候,十万吨以下的整个市场。我们都要从韩国人手里夺过来!”

“嘿,真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孙厂长听的热血飞艇、心驰神往,想了想,低头去数这次订货会上十万吨以下船型有多大市场去了。

两人说话这会儿功夫,标书已经递交完毕。伯恩哈尔开始拆标,然后用带着北欧口音的英语唱标。

“三菱重工,1986年4月。两亿四千万美元。”

“川崎重工,1986年4月,两亿八千万美元。”

“石川岛播磨重工,1986年5月,两亿五千万美元。”

“现代重工,1986年4月,两亿两千万美元。”

……

“咦?”

李在勇简直就差好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了,不可思议的看着日本方向,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日本人的报价竟然逼近了现代重工的出价,三菱重工和现代重工的报价,只有两千万的距离,这让李在勇怎么能不惊讶?为什么三菱重工能够拿出这样的报价,这是日本人有了压缩成本的方法,还是在以本伤人打价格战?

这个问题,恐怕一时半刻是无法得到答案了。可是现代重工如果不知道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来的竞标要怎么制定策略?

李在勇下意识的,向着日本竞标团的方向望了过去。

而同一时刻,日本三菱重工的竞标团所有人都恭敬的向着山崎正孝行礼,尤其是这次竞标团的主要负责人,业务课的远藤课长简直激动万分,不住的低声问道:“常务,这样真的可以吗?这样的低价,我们的成本……”

“这是社长亲自批准的,你们尽管执行就是!”山崎正孝虽然板着脸,但分明眉眼都带着笑意。

“我就稍稍透露一点消息给你,这可是三菱重工的最高商业机密!”

“嗨!”远藤连忙把周围的人都赶走,只留下了他和山崎正孝在这一片空位上。

“社里已经决定把一批非关键部位的零件,交给中国企业负责生产。最妙的是,生产设备还是中国人花了钱买回去的!有了中国人的廉价产品。我们的成本才能压缩下来!但是不能让船东们知道,我们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件,明白吗?”

“太好了!只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吗?”远藤双目放光,但还是有些疑惑。

“放心吧,我们三菱会派出工程师,手把手教会中国人如何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的。”

“这样我就放心了。不愧是山崎常务,这次多亏了您啊!”远藤连连点头。不失时机的将马屁送上。

不提台下这一番魑魅魍魉,经过两轮竞标,伯恩哈尔最终还是选定了三菱重工的报价。虽然仍然比现代重工的价格高了大概10%,可这点溢价对马士基来说,只当是充值信仰了。毕竟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三菱重工这块牌子,怎么也值个一两千万。

而敲定了三艘油轮之后,伯恩哈尔又开始了下一个标的的竞标。这一次15艘三万两千吨的散货轮,可是搅动了所有造船厂的关注。尤其是孙厂长。别看散货轮利润不高,可总价高啊!对于患上外汇饥渴症的中国来说,总价妥妥要超过三亿美元的15艘散货轮,赔钱拿下来都是划算的!毕竟国内采购花的都是人民币,可收回来的却是美元啊!

1985年的三亿美元——这tm是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

话说回来,孙厂长目前手上捏着的一百多万吨订单,已经顶的上目前中国国库一半的外汇储备。如果能拿下马士基这一单。最终订单量能突破三百万吨的话,那中船总公司到明年6月之前,足以让中国外汇储备翻上一番!

“玛德,拼了!”孙厂长的手都有些是抖的,捏着已经填好的标书,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概。走上了送交标书的道路。

伯恩哈尔并不知道这个订单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拆开的无数份标书中略不普通的一份而已。

不过按照顺序,他首先唱出来的还是日本的造船厂投出的标书。

“三菱重工,1986年6月,四亿五千万。”

“川崎重工,1986年8月,五亿。”

“石川岛播磨……”

听到日方的报价。朴在京不由低声笑了起来。之前三菱的突然降价让他紧张不已,以为是日本人眼看着中国人顶不住,要亲自上阵和韩国人打价格战。目前看来,日本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雄起坑了现代重工一次,可到了三星重工这里,却又萎了回去嘛。

嘿,难道真是天命在三星不成?

“三星重工,1986年3月,三亿八千万。”

朴在京把后背挺得笔直,顾盼自雄,颇有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架势,似乎马士基这15艘散货轮的订单,已经尽在他的掌握。

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的报价当然没有他的有竞争力,而东南亚的几家造船厂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优势不在走量为主的散货轮上,似乎三星重工真的已经胜券在握。

伯恩哈尔终于拿起最后一份标书,高声唱了出来。

“大港造船厂,1986年3月,三亿五千万。”

“阿西——”

朴在京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大港造船厂的方向,眼睛瞪的好像要掉出来一般。暴怒的脏话憋在嘴里,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他们哪来的短期造船工期?

而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则一脸凝重,中国低端造船能力深不见底,日本人高端造船业成本下降。

韩国造船业,接下来要怎么办?

一股寒意,罩上了韩国人的心头。(未完待续。)

ps:  每天至少睡12个小时,还是身体虚弱,这么长时间按说血应该补回来了吧……

有点担心自己的身体啊……

本书来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