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4章 二王入京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唐朝廷向蓬莱三岛上的王公下了最后通牒。

诏令是在大朝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太平一字一句念出的。

那是一个朝阳映照的清晨,并不如何炽热的阳光照进殿中,温暖而明亮。

太平穿着鎏金的皇袍,大片大片赤色的凤凰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她的衣裳上起舞。

她带着繁复的冠冕,无数精美的发饰插在她宛如绸缎般垂落下的青丝间,如同沉睡千年的神女,从久远虚实之间苏醒过来。

满目的威严。

太平摩挲着御座的把手,其上的凹凸不平,带着磨砂般的手感。

“诸卿都知道,朕为什么会临时召开这一次的大朝会,卫王和齐王拒绝了朝廷的要求,将诏令称为乱命。

这件事让朕想了许久。

就在昨晚,想到今日要召见诸卿,朕一宿都没能睡着。

朕知道,诸卿中许多人,也都觉得朕这件事不对,朝廷不该和民争利,一座金矿,也算不了什么,这么做属于是强取豪夺。

朕的宰相劝过朕。

朕都知道。

天子一生行事,是不需要向他人解释的,但朕崇拜太宗皇帝,所以想要以太宗皇帝作为榜样。

朕想着和诸卿说些什么,想着和天下人说些什么。”

太平这番话带着深深的无奈,就算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但她还是要把话讲清楚。

天子的话一出口,朝会上的群臣所有人都直视面前数分地,但所有人都直起了耳朵,想要听听天子说什么。

御座上又是短暂的沉默,殿中落针可闻。

太平的声音在殿中缓缓响起,“朕御极十数年来,所行皆为堂皇正道。

有些生来悖逆之人,说朕是沽名钓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并不如何在意。

朕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以天下为己任。

天下之重,在于天子一人。

天子之威,在于朝廷,在百官,在万军,在天下万民。

朕即位以来。

吐蕃挑衅,妄图在天子之外,另立天命,于是朕命洛王讨之,斩落他的头颅,夷灭他的部族,断绝他的族群,消灭吐蕃存在于世上的一切痕迹,在广袤雪域之上,建立州县,使天子之威宣扬于异域。

西域之民有二主,朕不虞,遂令玄门服之,葱岭以东,尽归大唐,军旗所指,官吏所至,布及四方。

卫国。

大唐藩国,天子藩篱。

当以天下为己任。

金矿,不仅仅是一座矿。

诸卿应当都知道,洛氏钱行发行飞钱纸币,户部应当是最清楚的,去岁仅仅五个月,国库岁入就增加了三百万贯。”

洛氏钱行的收益,洛氏拿一部分,皇室私库拿一部分,户部的国库拿一部分,去年五个月的时间,纸币的利润高达一千万贯。

户部尚书连忙走出来低头应是。

提到钱行后,诸位宰相的表情都变化了几分,这笔意外之财,让朝廷有了更加宽松的裕度。

“大唐若是一头猛虎,钱行就是双翼,其中干系之大,想必诸卿都知晓,而蓬莱的金矿会威胁钱行。

对于蓬莱来说,金矿仅仅只有一些钱财罢了,能让那些贵人多一些挥霍的钱财,但对于大唐朝廷来说,却能够让天下更加的蓬勃兴盛。

从汉朝时,铸造货币就是朝廷的专利。

曾经的黄金和白银不是货币,所以没有人管金矿,而且在过去,从未出现过蓬莱这么庞大的金矿,但现在出现了,朕就不能坐视它威胁大唐安危。”

有心人能感受到天子的声音有些不同了。

下一刻,太平的声音陡然锐利起来,“朕虽然一向和善,但亦有霹雳手段,若是谁以为可以让朕退却的话,那就错了。

朕是个女人,朕知道你们里面有许多人,都等着看朕的笑话。

但你们别忘了。

朕不是那些懦弱的皇帝。

朕是先帝和天后选出来,还不曾登基的时候,就在六部里面管事的皇太女。

朕御极十几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形势没见过,吐蕃和玄门哪个不比那区区卫王更强大。

若是朕的那个侄子以为能凭借一片海域就抗拒天军,他就错了。

若是他以为凭借着超品宗王的身份,就让朕投鼠忌器的话,他就错了。

若是他以为朕会忌惮另外几位宗王而放过他的话,他就错了。

朕今日和你们在这里说这些,将朕的心剖出来,是要让你们知道,朕没错。

朕为了天下,敢做任何事。

此次出征的主帅,依旧是洛王,朕就在这里下达诏令。

若是卫王仅仅对朝廷不满,朕自然会补偿他。

但朝廷大军到达后,他真的敢抗拒天军,真有分裂大唐的想法,纵然是超品亲王,朕也不是不敢将之诛杀。”

轰!

几乎所有人都震惊的望着御座上的天子,仰着头,看着那繁复贵重的衣裳,在阳光的映照下,光辉明亮。

“陛下!”

几乎瞬间就有一片大臣跪在了地上,“陛下怎么能如此呢?”

太平从御座上站起,而后走在群臣之前,她俯视着所有人,面色冷肃,伸手指着说道:“你们以为朕不知道吗?

在你们这些人中,多的是那些王子皇孙的姻亲,多的是和那些王子皇孙有联系的,在朝廷和那些王公之国间,勾连得利,都以为朕不知道吗?

朕不在意那些,天下都是朕的,都是大唐的,都是朕的臣子。

但若是你们谁敢襄助宗王分裂大唐,谁若是敢让朕知道心中怀着另立朝廷的心,朕手中的利剑,诛尔等三族,明白了吗?”

凛冽寒气从太平口中透出,杀意凛凛宛如极北呼啸而来的风,吹过冰原和雪山,降落在殿中,加在群臣身上。

有人已经忍不住抹汗了。

太平继续冷声道:“先卫王、朕的嫡亲兄长一薨,卫王就跳出来了,齐王也跳出来了,想要和朕作对,朕看他们是早就对朝廷不满,朝廷外面,朝廷里面,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你们这些人里面,还有多少这样的人?

朕劝伱们,都好好的收拾收拾自己家族里面的败类,都好好收拾收拾自己心里那不该有的心思,回去和你们的父兄,和你们那些受封王公的长辈说一说,讲一讲。

这些年的分封,是不是让你们产生了什么错觉。

朕告诉你们,大唐不是邦周,大唐天子也不是周天子,朕有东西南北一万五千里的广袤疆域,朕有八千万百姓,朕有百万大军。

朕能赐下的,就能收回来。

邦周时的诸侯,都用分封的土地作为姓氏,难道诸位也想要如此吗?”

“陛下!”

“万万不可啊!”

“古法不可取啊!”

太平这句话实在是太重了,直接就让殿中出身李氏宗族的人都破防了,如果他们就连李氏的这个身份都没有了,那他们的富贵还能保留多久呢?

很快就会有新的和皇帝更亲近的人代替他们的身份。

太平这番话当然也就是恐吓一下,她不可能这么干,那简直就是自断手脚。

周朝的时候能这么干,是因为那个时候姓氏分的特别开,现在姓氏合流,改掉姓氏,那后果不是她所能承担的。

“既然知道李氏身份贵重,就要珍惜。

煌煌大唐之业,将会永远昌盛下去,就像是天上永恒不灭的太阳!”

说罢,太平直接转身离开了殿中,天子没有说退朝,臣子们都没动,目光随着天子的身影离开,直到天子的身影拐过后殿,消失不见。

洛千秋这才沉声道:“诸位臣工,还望不要忘记今日陛下谆谆教诲之言,万万不要踏足陛下逆鳞。

这天下只有一个大唐,只有一个人能代表李氏,那就是天子,其他人都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大唐不是汉朝,汉室宗亲皆有继承权。

既然受封宗王,分封外藩,就不要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卫王和齐王悖逆,试图挑衅天子威严,这是不可以饶恕的罪行,想要求情的,不用白费力气;想要和二王一党的,就在这里站出来;不愿意站在一起的,既然陛下走了,诸位也退朝吧。”

哗啦啦。

殿中到处都是挥袖时碰撞的声音。

“臣等告退。”

虽然天子已经走了,但群臣还是拱手后,才步出殿外。

……

朝廷的军队已经准备了许久,大批的战船从南方的各州向着胶东半岛汇聚而来。

驻守在辽东的安东都护府同样派出海军来配合朝廷的攻势。

不过辽国公没来。

他率领着安东都护府的军队,驻守在辽州,防备着燕国,在这个针对蓬莱诸国的关键时刻,燕国的态度很关键。

经常和燕国打交道的安东都护府,对于燕国就没有那么信任了,必须要进入全面警戒,毕竟安东都护府对燕国的实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有点强,安东都护府还真不一定是对手。

不过燕国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应当不会向东而来,毕竟辽东的城池可不是那么好攻破的,一旦被拖在辽东,等到朝廷腾出手来,倒霉的就是燕国了。

洛千秋依旧是此次东征的主帅,对于蓬莱诸国,他的策略就是分化二王,策反王公,然后里应外合,顺势击破。

蓬莱岛因为地形的缘故,还是比较分裂的,而且在岛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想着和朝廷作对,若是真的那么团结,金矿的事情就流露不出来了。

就是因为有人感觉要出事,感受蓬莱岛越走越远,所以才向朝廷告密,说出了有金矿之事。

蓬莱不好打。

但比起吐蕃来,就不知道简单到哪里了。

洛千秋望着面前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按在船舷上,眺望着那座越来越近的岛屿。

他见到了蓬莱岛上的战船,从海平面上驶出。

那些船只几乎每一艘都如同高大的阁楼一般,一个个都是庞然大物。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蓬莱的造船技术发展的极快,是整个大唐造船技术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之一。

但洛千秋所乘坐的来自江南洛氏造的战船,也不遑多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