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5章 开元之后是天宝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齐王和卫王的下场,让人胆寒。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那座远离陆地的海岛上,还有无数王公贵族。

开元十六年春,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进入了蓬莱三岛。

这支官僚队伍基本上都是三法司等刑部官员,他们来到这里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那些犯下大罪的贵族进行审判。

在卫国的王都,开启了一场残酷的清算。

这是一场中原对藩属国的清算,将会成为一个模版,对未来有极大的示范作用。

两位宰相坐镇这里。

一家家贵族,有郡王,有国公,郡公、侯爵、伯爵等更是数不清。

一个个被押到明堂之上,外间是明亮的光,里间则是黑暗的未来。

有人痛哭,有人悲戚,有人悔恨,有人哀悼。

各色的人群,有各色的悲伤。

这场审判持续的时间极长,在太平和洛千秋的要求下,几乎每一个主要的贵族,都有一份状纸。

直到开元十八年春,经历整整两年的审判,蓬莱三岛上的贵族,已经尽数被清算,抄家流放的人数高达十万。

至于被判处绞刑和斩立决的主要罪人,高达七百二十三人,基本上都是有头有脸的贵族以及官吏。

他们的家属等都不算。

实际上,这比想象中少了很多。

太平之所以要给每个人写下罪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

那些从一开始就抱着自立分裂帝国的人,基本上都被判处夷三族。

而那些只是附从谋反的人,则判处死刑到流放不止。

这种态度就很明确的,造反必死,但策划独立,那就是族灭。

经过这场清算,这数十年来,蓬莱三岛上的贵族,基本上一半都出事了,在这座岛上,留下了堪称恐怖的权力真空。

对于中原来说,这是一片黄金之地,对于藩属国来说,这是一场灾难,造反的下场,明晃晃的摆在眼前。

所有心中存着独立心思的诸侯,都将心思按了下去,洛阳神都的天子,对于这种事,丝毫不能容忍。

在审判结束后,朝廷又毁灭了蓬莱三岛造船的船坞,又将所有和船只有关的图纸以及工匠全部带回中原,从根本上断绝了蓬莱三岛再次造船的能力。

以现在蓬莱三岛的情况,想要再次恢复造船能力,至少要数十上百年。

还不仅仅如此,朝廷还在蓬莱三岛上驻扎了一支轮换的军队,从安东都护府调人,每五年轮换一次,驻扎的士兵,大部分都从箕子半岛上派遣而来。

没人知道中原对蓬莱三岛的直辖统治能维持多久。

毕竟蓬莱三岛孤悬海外。

从中原过去是不利的,而且海上的风暴依旧会对中原海军造成很大影响。

在诸位宰相以及大部分臣子看来,最终朝廷还是要派遣一位或者几位宗王坐镇蓬莱。

但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蓬莱三岛将笼罩在朝廷的阴影之下。

蓬莱不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区,如果人口再次增加的话,它甚至需要中原的支援,这里对于中原来说,依旧是个需要持续输出的地区。

幸好,这里有金矿。

在金矿的存续期间,中原不会放松对这里的管控。

开元二十年,诸藩属国齐聚洛阳,向天子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和最珍贵的贡品。

包括一向桀骜不驯的燕国。

在这一刻,有一条真理被具现化了。

大唐天子的尊严不在于口舌之间,而在于大唐军队手中利刃所能够到达的地方。

开元二十一年,因为连年战争,以及西部征讨新月帝国的战争一直都不曾停下,朝廷经过计算,认为现在的模式损耗太大。

为了依旧能够震慑诸藩属国,同时减轻朝廷负担,朝廷在各个边境州县设立节度使,从当地筹集钱粮,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这些节度使迅速的代替了原先都护府和都督府的职责。

其中尤其以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安北节度使、安东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兵力最为强盛,每一个都是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

为了防止手握大权的节度使坐大,朝廷对于节度使的要求是五年一换,南北对调,东西对调,上一次在蓬莱三岛担任节度使,下一次可能就去安西担任节度使。

其次便是节度使不兼任。

除非有特旨,在战争过程中,给予某个人更大的权力,才可以兼任。

开元二十七年,从遥远的西域更西的地方传来了消息,新月帝国的大军再次转向东方,苏丹或许是认为唐帝国的威胁远远超过东罗马帝国,所以要先对付东罗马帝国。

或许也是因为那座西方的皇后之城君士坦丁堡实在是过于坚固,罗马人在面临国破家亡时,太过于坚强,短时间内打不下来。

总之,先前和大唐作战的只不过是新月帝国东方的几个帕夏而已,现在却是整个新月帝国的战略转向。

玄门之主向大唐求援,请求人间至高的大唐天子,派出最强悍的军队,捍卫素王的信仰。

开元二十九年,经过两年的准备,一大批青壮派的将领,各自率领着一部分大军向西,统帅大军的将军,名为王忠嗣,其下则是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等人。

这是一批混杂了各族的军队,八万骑兵,其中出身番部的就有六万,这也是大唐军中传统。

开元三十年中,洛阳南北东西一万里以内,从天空到海洋,以及到陆地,没有能够作为大唐敌人的,唯一的敌人或许便是新月帝国,但新月帝国现在正在他自己的国土上,面临着大唐军队的进攻。

众多藩属国再次来到了神都。

大唐在这里立起了一座恢宏的宫殿,它的名字叫做万象神宫。

在洛阳的中心有一根宏伟的天柱。

非壮丽无以重威!

几乎每一个来到大唐的使臣,都被这壮阔的奇观而震撼,继而深深的匍匐在地上,叩首着大唐天子的至高神圣。

在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盛典上,大唐君臣认为,现在是时候改元了。

开元的使命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大唐需要一个新的年号,来指引以后的道路。

天宝。

一个尊严而富贵的名字出现在大唐子民的眼前,这个年号中,包含了君臣对未来的愿望。

人力所能够做的,我们都已经做到了最极致,接下来所能够做的,就要看上天让我们做成什么样子,就要看上天赐予我们什么了。

这就是大唐君臣内心的想法。

极致的骄傲。

任谁见到现在的大唐,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心中升起骄傲之心。

若说贞观的盛世,因为是在战乱之后,还有些许缺陷的话。

那开元的盛世,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就算是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开元这么完美无缺的盛世。

在开元的面前,历史上所有的盛世,都有些黯然。

当然,这不是太平一人的功劳。

这是从李世民开始就持续巅峰的时代,而且还有洛苏的出现,为大唐指出了走出内卷的方法,这才造就了现在这个无与伦比的盛世。

开元三十年后,便是天宝元年。

天宝的时代,对于百姓而言,与开元年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唯一所能够感知到的,大概就是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使臣,越来越多,越来越勤快。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

洛王殿下曾经亲口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现在大唐几乎没有什么外敌,这世上没有任何国家,可能让大唐灭亡,大唐的敌人,唯一的结局就是早死或者晚死。

那唯一能够让国家败落的,就是内部的问题。

至于内部会有什么问题,本王想,就不用本王多说了,历朝历代都知道。

大唐建立一百多年,现在的官吏是不是贪污腐败极其严重呢?

本王就算是不看也知道一定很严重,所以这便要打击,保证官吏的廉洁,是第一要务。

现在地方上的豪强是不是侵占百姓的土地呢?

不用你们说,本王也知道一定有许多,而且其中还有许多都是宗亲外戚,这些都要清查。

民间的苛捐杂税是不是又开始兴起了呢?

这些税收被摊派到普通百姓的头上,他们还能不能活下去呢?

活不下去会不会造反呢?

去年的时候在山东发生了一起造反之事,你们不是奇怪本王为什么没有奖赏当地的官吏吗?

因为本王知道,那是官逼民反,所以在那之后,本王派出了山东道监察使,去查一查当地的官吏情况,果然不出本王所料,当地的官吏将税提高了三倍。

在墨州的衙门里面,甚至翻出了一本账簿,上面记载这开元三十四年的应收款项。

可笑啊可笑。

税都收到开元三十四年之后了,你们说这些官吏该不该死。

这些隐藏在大唐内部的蛀虫,比外敌更加可怕。

若大唐是一栋大厦的话,这些蛀虫就在啃噬大唐的根基。

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根基损毁,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最终帝国轰然倒塌。”

洛王的态度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了,在没有外敌威胁的情况下,他将目光放在了内部的不法官吏身上,并且将之看作比外敌更可怕的敌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饬吏治的行动,从上而下发动起来。

……

天宝六年,从遥远的西陲传回了捷报。

唐军、西域军、玄门军,共十八万人,对战新月帝国的二十五万精锐,大胜。

这一战几乎定鼎了诸夏在中亚的彻底胜势,从此在中亚这片土地上,新月帝国已经不再有和大唐争锋的能力。

若非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收拢当地的族群,以及改变当地的信仰,联军会继续向西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