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民心是秤,能称出一个国家的轻重(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可若是您继续毫无节制的印刷大明宝钞,只能导致大明宝钞迅速贬值,造成市场混乱。”

“而我记得史书上有记载,前宋的交子、会子就是因为过度发行,最终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想通的瞬间,朱棡便是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正色道。

大明宝钞,关乎国本,可容不得一点马虎,所以决不能放任老朱继续肆无忌惮的加印大明宝钞。

而且这对于百姓何尝不是一种压榨?

当然并非是老朱想压榨百姓,而是规矩制定的同时,便存在了许多漏洞。

而这天下最不缺的便是聪明人,特别是商人,他们常年与银子打交道,自然能看出大明宝钞的弊端。

可他们依旧可以借此来大发不易财,使得百姓的生活愈发的艰苦。

毕竟是农耕社会,而百姓就是天下的第一大生产力,那朝廷所得自然也就出自百姓的手中。

那大明宝钞一旦贬值,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百姓,而获利最多的也不是朝廷,而是那些富商豪绅。

至于朝廷不过是为富商豪绅打工的同时,还将彻底失去朝廷的威严与百信的信服力。

此言一出,不仅是朱元璋,就连朱标都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头,老大,你们想想,大明宝钞本就是无根之萍,而它们又如何与金银相提并论?”

“那不说前宋的交子、会子,便是蒙元时期的“钞”,它的贬值速度比流水还快。”

“甚至到了最后,连买张纸都不够,更别说保障民生、支撑朝廷了。”

“特别是您现在还这样毫无节制地印发宝钞,那跟拿纸糊个堤坝来抵挡洪水,有什么区别?”

“只是看着挺壮观,实际上呢?一场大雨就能把它冲垮。”

望向陷入沉思的老朱与朱标,朱棡又是轻轻叹了口气道。

对此,老朱与朱标仍然是沉思不语,好似真的在思索权衡其中的利弊。

“老头,并不是儿子危言耸听,而是大明宝钞若要长久,必须得让它有价值依托,得有金银做后盾。”

“或者与实物紧密挂钩,这样才能让人信得过,用得安心。否则,它就成了空中楼阁,看着美好,实则脆弱。”

“毕竟您看看咱们的老百姓,他们辛辛苦苦种地做工,赚回来的却是一叠叠越来越不值钱的纸。”

“那这就不光是宝钞的问题,这是人心啊!”

“那他们信任咱们大明,咱们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更不能让他们的汗水白流。”

朱棡又是顿了顿,方才继续看向老朱与朱标道:“而我记得小时候,您常跟我说,民心是秤,能称出一个国家的轻重。”

“而如今,咱们发行的宝钞,就是这秤上的码,可要是超了斤两,秤就失衡了,民心也就散了。”

“所以咱们得找到那个平衡点,让宝钞流通有序,与金银、实物形成稳定的兑换关系。”

“同时,也要恢复铜钱的流通,重新开始铸造铜钱,多渠道保障经济的血脉畅通。”

“这样一来,才能让大明的经济根基稳固,让百姓的日子真正好起来。”

话罢,朱棡便是拿起一旁的茶杯,直接一饮而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